控制肥胖,除了吃藥開刀之外,還有另外一條路。

 

作者:義大醫院 內科部 新陳代謝科 曾秉彥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彥、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非侵入性腦刺激協助肥胖患者減重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刊登!

 

 

MEPA_20201220_0583

 

 

傳統方式不是極保守(吃藥),就是極侵入(開刀)。

 

過去以來,有許多種協助減肥的治療方式,先不談這些治療方式到底有效還是沒效,我們可以初步分成:保守性療法(這類療法包括:吃藥、營養食品、或生活作息調適等),以及侵入性療法(這類療法包括:胃繞道手術、埋線等),當然,不同患者對於上述這些侵入性程度不一的治療方式各有偏好(正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但是這些治療方式,坦白說,其實全部都是著眼於針對「因為肥胖相關因子而直接導致肥胖」的因素進行調控,而所謂的「因為肥胖相關因子而直接導致肥胖」因素就像我在另外一篇心得中提到的,主要是針對脂肪細胞(adipocyte)功能異常、瘦素分泌(leptin)異常等問題進行調控,而前面提到的生活作息調適與多運動等,也是將重心放在改善代謝率等方向。

 

 

從周邊走向中樞

 

但是,就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在極保守與極侵入之間,總是有一道鴻溝沒有被填補,今天這個「非侵入性腦刺激術」,恰好就是填補鴻溝的治療方式之一。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包括幾個常見的方式,例如經顱磁刺激術主要是透過電磁波的方式,透過以前物理課學到的「電生磁,磁生電」(那個叫什麼?法拉利守則?),利用局部磁場的方式,誘使大腦產生局部的微電流,而這個微電流就可以直接調整大腦的功能;另一方面,經顱微電流刺激術則是直接將此微電流通入大腦進行調控。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最終目標都是透過大腦功能的調控,達到我們希望的目的。因此,過去被應用在憂鬱症或是中風後的復健,都有不錯的效果。

 

 

那麼,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和減肥要如何扯上關係呢?

 

你的貪吃不是為了滿足你的胃,而是滿足你的大腦。根據回顧過去研究文獻的紀載,我們發現到肥胖患者大腦內部「回饋系統(reward system)」的調控能力非常不穩定,尤其是對於飢渴(cravings)的抑制非常薄弱(剛剛新注音不選字自動跳成「意志非常薄弱」,其實也蠻符合意境的!減肥的確和意志薄弱與否有關係),因此遇到美食當前,就會忍不住大吃特吃,其實就是這個區塊的問題。

 

前面也提到過,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就是針對特定腦區塊功能的異常,進行積極的調控(無論是促進 excitatory 或抑制 inhibitory),藉此達到特定療效的一種技巧。因此如果我們針對「飢渴」這個要素進行調控,強化大腦對於「飢渴」的抑制效果,是否就能達到「減肥」的結果呢?

 

答案是,Bingo!沒錯,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真的能夠達到體重(或 BMI)降低的結果,而且也讓患者的「飢渴」嚴重度受到調控!這樣的研究結果,自然能夠帶給減肥醫療一個新的想法!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61224 (六) 第九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