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石沉大海的論文,有了明確的修改目標!

 

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急診部 蘇則聿 醫師

 

 

01_innovarad_CYSu_CLIP_20160619_0611

 

 

之前常在 Facebook 上看到新思惟國際的一些消息,當時並不太了解這個團體的運作與功能,後來透過高醫急診同事,也是新思惟年會講師 ── 劉信良醫師的解說,漸漸了解,原來有專門指導年輕醫師寫論文的團體。

 

 

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終於生出的論文。

 

三年前於高雄長庚醫院擔任急診住院醫師時,因緣際會下,剛好有位主治學長表示,前人原本計畫要完成的論文擱置了,問我有沒有興趣將它完成。當時才住院醫師第二年,剛 run 完許多科回到急診上班,對論文一竅不通。

 

在蔡姓學長的指導下,按步就班地完成了 IRB,並設置 ICD 族群向醫院申請了病人資料庫,設計了研究表格,接下來花了幾乎四個月的下班時間,抄一年份兩百個病人的 data,請學長幫忙跑完統計,從 PubMed 找了相關的三十篇論文閱讀後,開始動筆。

 

在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利用到北榮受訓毒物科值班的空檔,將論文的雛型完成,請學長幫忙修改以後,花了五千元英修,便開始投稿。

 

 

不甘心所有的努力與時間都白費了

 

跟吳醫師一樣,當初寫這篇論文最大的目的,也是希望除了學習寫論文的流程,也希望能有 SCI 分數,以便日後考上專科後,可以順利留在高雄長庚當上主治醫師。

 

當初找了 impact factor 一點多分的美國急診雜誌便投稿,可是兩三週後,便傳來 reject 的消息,當下很錯愕也很難過,請了醫院一位某雜誌社的 reviewer 看過之後,修改完改投 impact factor 不到一分的雜誌,可是結果依然不如預期。就這樣陸陸續續投了六家雜誌,甚至找了第三世界的雜誌,都還是無法被接受。

 

去年當了主治醫師也換了醫院,這篇已經花了十個多月的論文卻石沉大海,再也沒有動力去修改投出去。雖然很多家雜誌的 reviewer 給了一些意見,但因為統計資料已無法重做而窒礙難行,可是又很不甘心花了這麼多時間和金錢的努力白費。

 

 

原來,論文還可以這樣改!

 

在 Facebook 上看到新思惟國際的相關課程報導,也在太座的鼓勵下參加,希望借助兩位 SCI 論文大師的幫助,指點一條明路救救自己的論文,經過一天的課程,對研究的方法和論文的寫作已有進一步的認識,也謝謝吳醫師對我論文的建議,期待蔡校長也能給我一些意見,讓我在修改論文時,更清楚具體知道缺點所在,並能明確知道要改什麼。

 

我覺得,這堂課對真正有心寫論文的人,會有很大的幫助,而真正經歷過投稿流程的人,收穫會更多。希望經過這次的課程,能茅塞頓開,也期盼自己的第一篇 SCI 論文能早日完成。

 

再次謝謝兩位先進的指導,雖然急診人大多不愛寫論文,但我也還是來分享我上課的收穫,並希望有更多的急診人願意在學術和臨床上多盡一份心力,造福病人。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60619 (日) 第七梯次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