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黃愉芬醫師團隊,關於台灣惡性腦瘤患者的基因突變模式研究,獲 Cancer Gene Therapy 刊登!

 

 

01_CGT_HuangYF_02

 

 

文章介紹

 

黃醫師團隊的這項研究,採用了最新的基因定序技術,來研究影響惡性腦瘤(GBM)患者存活時間的基因因素。團隊將 30 名惡性腦瘤患者分成兩組:一組存活超過兩年(17 人),另一組存活不到兩年(13 人)。

 

黃醫師團隊利用了一個名為 ClinVar 的數據庫,來找出可能導致疾病的基因變異,這些患者年齡介於 23-66 歲,其中 17 名存活超過兩年的患者(10 男 7 女)和 13 名存活不到兩年的患者(8 男 5 女),男女比例約為 3:2。

 

研究找到一些基因變異,包括 CHEK2、IDH1 和 TP53,並且在一些非編碼區域,也就是不直接製造蛋白質的 DNA 區域也發現了變異。儘管存活超過兩年的組別有更多的基因變異,不過由於樣本數量有限,這個結果並不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TP53 和 ATR 兩個基因的變異顯示了可能與存活時間有關,另外,TP53 的變異在存活超過兩年的組別中更常見,這與西方的研究結果相反,他們認為 TP53 的變異會導致惡性腦瘤的預後變差。而在台灣的惡性腦瘤患者中,使用一種名為癌思停注射劑(bevacizumab)的藥物可以提高存活率,證明了這種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也發現,EGFR 的變異並不常見,這可能代表致癌的途徑有所不同,仍需進一步研究 EGFR 的變異和擴增,以改進治療方法。雖然 TP53 的變異與存活時間的增加有關,也需進一步研究這種變異的具體作用。

 

黃醫師團隊的這項研究,是第一次使用最新的基因定序技術來研究台灣惡性腦瘤患者的基因變異,為理解患者的基因特徵,開闢了新的視野。

 

 

恭喜黃醫師!

 

課程上曾有同學問過,怎麼樣才能順利登上 Q1 期刊,根據這個問題,蔡校長給出了精確的建議,必須從選題就開始規劃投稿策略,詳細內容歡迎前往觀看

 

 

期刊介紹

 

Cancer Gene Therapy 創刊於 1994 年,2022 年 impact factor 為 6.4,在 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領域排名為 Q1(20/158) 期刊,在 Genetics & Heredity 領域排名為 Q1(22/171) 期刊。

 

 

黃愉芬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1126 (日) 第十一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