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整組漂亮的圖檔,很有成就感!

 

作者:新竹馬偕醫院 內分泌新代科 陳智帆 醫師

 

 

CLIP_20170618_143

 

 

總覺得 SCI 論文離我好遠

 

在總醫師階段,師長都會要求至少要有一篇論文,之前投稿國內學會期刊,僅僅只是 case report,也費了一番功夫才擠出來,SCI 論文真是夢想中遙不可及的目標。尤其是與師長一起申請的計畫,在初步整理的時候,發現資料支離破碎,持續觸礁,現在幾乎是陷入停滯狀態,心中也不免懷疑自己是否應該放棄。

 

追蹤新思惟課程一段時間,論文相關的課程是自己最需要的,卡在星期六還有門診,遲遲無法如願。這次有幸參與到這堂課,也讓自己重新反思寫論文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對我來說,是醫院升等不得不交出的作業,所以在匆促間師長給題目後,開始進行申請 IRB 流程,研究的主題是否創新?或是在適應症、併發症有新發現或新解決方案?現在回頭去看,別說是發表,瓶頸顯然可見。

 

 

課程讓我從不一樣的角度思考

 

雖然對論文架構有粗淺了解,但吳昭慶醫師從期刊審閱者的角度剖析,看到不一樣的想法。短短數十分鐘時間內,要讓審稿的專科專家們認同你的論點,最重要的是 title 和 abstract。永遠存在雲端又不能再修改的 abstract,以及清楚易懂的圖表,都是令人吸睛的重點。反而最讓我絞盡腦汁,陷入英文長篇大論苦戰的 discussion,可以看成是重點提醒、各抒己見的好機會。

 

課程當中,講師逐一拆解各分段的重點,如何開頭與結尾,從差異到推論,有模式可依循,除了讓人覺得下筆起頭不那麼令人畏懼,閱讀論文、抓重點也變得有效率多了。

 

 

舊版軟體居然也能做出漂亮的圖

 

互動實作向來是課程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部分。以前投稿或海報的圖片,大概就是剪裁大小、調整亮度,再加上圖文說明,大功告成。如何突顯病灶、角度箭頭標示、調整畫素等,都是之前不曾想過的。

 

看著操作手冊按步驟逐一進行,才發現修圖的技巧比想像多,尤其自己的筆電只有 Office 2003,有些按鈕都還找不太到(感謝助教的幫忙),兩個半小時的時間真是一眨眼就過了,居然也能即時做出整組漂亮的圖檔,很有成就感,揹著沉重的筆電來回奔波也值得了!

 

看得獎者的作品以及課後分析大家常犯的錯誤,覺得魔鬼藏在細節中,連圖片長方形、正方形,病灶高低大小都要注意,令人歎為觀止,恨不得自己手邊的圖片也拿來修改一下。

 

 

隱藏的潛規則與尊重

 

最後兩堂課有點像心靈講座。與 reviewer 的心理戰,投稿論文的興奮,往往在接到 revision 那一刻化為烏有。與 reviewer 的攻防很讓人頭痛,說是諜對諜也不為過。這堂課在笑聲當中,從姓名到國籍,有條有理地據理力爭,看到人與人之間的巧妙互動,以及隱藏的潛規則與尊重。

 

(橙編按:接到 reject 才是化為烏有啦 XD 上完課就知道,接到 revision 可要大肆慶祝啊!接受在望!XD)

 

最後,吳昭慶醫師分享從零到一的困頓與努力,從醫學研究回答臨床問題,推動醫學進步,走向國際開拓視野,決定走自己的路,讓我們年輕一輩燃起希望。也希望能多分析幾個研究系列,舉些實際例子,不限於講者本身的研究,分享思考脈絡,讓我們知道如何發想出獨特的點子。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