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軍總醫院 精神科 葉大全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使用 iTBS 治療具有憂鬱症狀的失智患者之個案研究,獲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刊登!
年輕的主治醫師擁有的資源不多,特別是下鄉或是剛返回醫學中心的時期,但是臨床個案報告,是一個不需要資源也可以增加專業度面向的方式,千萬不要眼高手低,錯失發表的契機。
因為自己吃苦過,所以能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學。
曾經的我也是從生手出發,過去從無到有的學習過程歷歷在目,每個初學者都有陣痛期:不太知道一個獨特的個案或是特殊 teaching point 是什麼。
如果我是生手住院醫師,會希望知道此個案在我們的專業領域,有什麼值得學習的獨特之處。
當一個好的老師,要知道稿件該投向哪些期刊。
找出有機會的高分期刊,這些期刊的點閱率會很高。如果必須投傳統期刊,我們必須了解每個期刊的審稿時間(這個問題在較新穎的 OA 期刊比較不會遇到),因為在這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非常多,大家也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臨床問題上面,會發現一樣的問題,所以時間就是 impact factor 決定因子。
我們必須要取捨,甚至承擔被審稿較為快速的期刊搶先發表的風險,因此我們要「刻意練習」投稿策略,這都是現實上刻苦銘心的經驗。
為了不讓年輕住院醫師走冤枉路,我們必須要有時間規劃。我過去的撰寫經驗是被交代快速寫完,然後投稿由高分往下投,最後花太多時間在投稿上面,然後慘澹收場。
現在的我會建議新入門寫個案報告的醫師,我們先確定一下個案的獨特性以及在學術觀點上的意義,然後討論臨床上可以藉由此個案學到什麼,不要花太多時間,糾結在藉由單一個案達到像是原著論文或統合分析的重要性(實證意義),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是要告訴大家,自己觀察到什麼(臨床意義),然後找到一個上升中的期刊投稿。
我想說的是:「當一個好的老師,應該不是讓每一次投稿都上高分期刊,而是知道每一份稿件應該上的期刊是什麼。」
發現問題,尋找賣點,隨時為發表作準備。
隨著時代演進,指導的學生也會有不同的背景知識和基礎能力。身為老師,我從帶領學生的過程中也學到許多,要對學生所具備的能力有一定了解(每個人的 learning curve 不同),加上我們的臨床經驗,可以擬訂許多針對學生個人化的投稿或撰寫策略。
這次的投稿,我從發現問題開始,就試著以發表為導向與住院醫師討論,在治療病人疾病的時候,我們已經完成文獻上的搜尋及 critical appraisal 過程,因此大大縮短了在後續文件上修改以及往返的時間。
避免文不對題,沉著應對 reviewer。
投稿的必要過程就是要面對批評(自從投過頂尖期刊後就知道),並且一點一點回覆;要知道,不是回得越多越好,避免文不對題的新手錯誤,才是正解。
之後,有機會審稿的時候,提供科學上的意見,避免情緒性的字眼及退稿的可能性,自然而然就有機會收到 revise 而不是 rejected 的回覆。沉著面對,讓學生們覺得我們有方向、有策略,並且期待下次與我們合作的機會。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