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繁重的臨床工作中,細心挖掘寶藏。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小兒科 秦家翊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秦家翊醫師團隊,分享 BT shunt 出血之個案影像,獲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刊登!

 

 

CLIP_20171126_0243

 

 

在大型醫學中心當重症科別的 fellow,光應對臨床工作的繁忙及患者病情的快速變化,就已疲於奔命。即使遇到一些精彩的 case,常常在科內討論完,就不了了之、沒有下文。

 

但有時,機會就在不經意中出現。

 

 

超音波記錄少見個案,成為文章賣點!

 

在一次常規追蹤病人的心臟超音波中,我意外發現一個少見的情況:此先天性心臟病的病童罹患動脈幹(truncus arteriosus),接受肺動脈重建並以人工血管連接鎖骨下動脈及肺動脈,因菌血症導致人工血管與鎖骨下動脈接合處有 active bleeding,形成巨大的假性動脈瘤。在動態的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底下可以清楚看到血流噴湧的樣子。

 

我試著從橫切、縱切以及其他角度,把人工血管和假性動脈瘤的全貌給看清楚並一一錄影,動態和靜態加起來一共錄了 100 多張。之後做電腦斷層和 3D 重建後能看得更清楚此現象的全貌。

 

在科內的討論會中,老師們也紛紛驚訝於此超音波影像的發現。回頭到 PubMed 搜尋,也只有零星的個案報告,而且幾乎是 CT 影像,找不到超音波的靜態或動態影像,由此可見此個案的獨特和珍貴!

 

 

投稿後兩週內,被頂尖期刊接受。

 

因為我即將完成 fellowship,想留下一個紀念(另外現實的考量是日後升遷主治醫師的需要),於是在師長的鼓勵與指導下完成此 image report。

 

幾個心臟科領域相關的期刊,雖然沒有收病例報告,但心臟科很講求影像的發現,所以像 EHJ 這類頂尖的期刊,每期還是固定刊登幾篇特別的影像發現(超音波、心導管、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等),並且會附上精美的動態影像。

 

老師們之前也有此期刊的投稿經驗,所以一開始就選擇 EHJ。選好關鍵影像,加上適當符號來清楚標示影像圖片中的重點,內文的撰寫先是扼要鋪陳完病人複雜的病史後,再詳細描述影像的發現。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很幸運地在投稿完兩週內 accepted,並且不用 revision。

 

 

投稿 image report 的建議

 

有一些小建議提供給臨床工作繁忙且想投 image report 的同好們參考。

 

在平時臨床工作中的檢查,雖然很多是常規的追蹤,不過一旦發現有趣或少見 case,例如超音波,盡量多做幾張不同角度,特別是動態的影像要盡量錄下,越多越好,並且保持存檔的習慣。

 

佐以更強說服力的影像(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甚至心導管攝影),然後簡單清楚的標示,讓人能快速了解其意義和重點,editor 和讀者一眼就留下印象,提高被接受的機率。

 

至於如何選擇圖片及標示的內容和符號,可以參考相關期刊或教科書上的附圖,學習大師們是怎麼呈現圖片和說明。

 

最後,指導老師也教我標題要下得吸睛並且簡潔有力,能明確點出文章和影像的賣點。這一切都歸功於老師們的慧眼和指導,我真的很幸運能把握住這樣的機會!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1126 (日) 第十一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