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7 / 5 課前提問回覆 臨床策略篇

 

作者:吳昭慶 / 蔡依橙

 

 

蔡依橙 醫師 演講 照片

 

 

問:如何從臨床工作中發掘值得研究的主題?如何有效率地收集整理研究所需之臨床資料(照片、影像、病歷…..)?

 

答:(吳昭慶)

 

值得研究的主題就是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建議遇到難題時先搜尋文獻,若確定文獻中無法找到解決之道,那就是值得研究的主題。

 

最好在進行臨床工作的同時就蒐集建立完整的資料庫,但若沒有專任助理其實很難(門診開刀都忙不過來了),至少至少……要先把病人名單留下來。

 

 

問:臨床工作忙碌之餘,如何利用其他時間快速寫出論文,有何絕招?

 

答:(吳昭慶)

 

忙碌的臨床工作之餘,「好的構想」、「值得研究的主題」,加上「實際可行的研究計畫」,就是快速完成研究的方法。

 

答:(蔡依橙)

 

是的,既然忙碌,剩下的資源就更有限,建議不要想學基礎老師們,永遠都在想長線構思的全壘打。忙碌的臨床醫師,應該以小規模安打建立自信後,進入學術社群,做為起步,這比較實際可行。等你有自己的資源體系,再來構思長線的全壘打,也更容易成功。

 

 

問:怎麼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策略,實施的過程要注意些什麼?我是住院醫師,雖然有前輩指導,但是大多數時間都是幫忙收個案、評量表,裡面的 know-how 其實指導者講的不多,自己雖然能摸索但資源不足,在別人的計劃裡也沒有自己決定和思考的空間,想了解前輩是怎樣克服這種困境。

 

答:(吳昭慶)

 

除非指導你的人真的是該領域的專家(該單一領域已經發表數十篇論文),若想以「高效率」做研究的話,最好從頭到尾自己來。從構思到實驗設計、資料收集,分析結果、寫成文章等等,全部一手包辦,若關鍵步驟掌握在別人手裡,那就不可能有效率,沒有人比自己更可靠。

 

 

問:好不容易收集好資料,卻沒有辦法寫出好的 discussion,看完相關的 paper 之後更加沒有頭緒,不知道怎樣寫出有力的論點?對於想研究的主題,不知道如何找到創新的點?感覺好像全世界都做過了,分子生物遺傳基因那種如果沒有人力物力大概也做不出來。

 

答:(吳昭慶)

 

Discussion 中不須提出新的「有力論點」,通常是用來補充說明對於該研究結果的解釋和演繹,跟過往相關研究的異同,以及推論原因等等。

 

創新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礎研究如分生或是動物實驗也確實需要許多材料、經費。對於苦無研究目標的新進研究人員,建議從平常臨床工作常接觸的病例中思考,多加閱讀相關主題文獻,或是去開國際會議(國內的通常水準不高就省省吧)、向有想法的同儕請教。

 

 

問:如果沒有所謂的指導老師,自行投稿期刊是可行的嗎?

 

答:(蔡依橙)

 

當然可以。

 

以我來說,整個學術過程幾乎都是自學的,我認識的朋友們也都如此。這個時代,你不用跑圖書館,上網看一下期刊的風格、取向,把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念熟,至少格式不要犯錯,註冊個投稿帳號,就可以開始了!

 

鎖定幾個學術偶像,觀察他的邏輯與研究法。統計的話,直接用軟體學,常用 Google 與 F1 (help) 功能。接著,在每次退稿中學習。

 

而我們的課程,將把兩個人超過一百篇 SCI 的經驗,濃縮傳授給您。

 

 

問:上完 CVCT2014 的課後,讓我燃起了研究心臟的熱情,我現在怕的是在「10 萬個小時」的基本功,及一日千里的醫學新知中,如何不被淹沒,還可以找到自己想研究的初衷?

 

答:(蔡依橙)

 

恭喜你,根據研究,其實基本功只要一萬個小時,就能卓越!問個問題,立刻減輕您九成負擔,這問題真是問對了。

 

 

CVCT2014 hands-on workshop

 

 

我的經驗是,一百個小時上手,找到熱情,然後一萬個小時,走向世界頂尖。

 

開始接觸心臟電腦斷層時,因為這還不是一個臨床廣泛接受的檢查,所以我被分配的工作,還是 intervention 或 IVP 等行之有年的 procedure,每天下班後,在你也熟悉的中榮美食街吃完飯,買杯純喫茶綠茶,從六點做到十一點,五個小時。

 

大概一個月左右,我對工作站操作以及重組開始上手,也感覺到:這東西做好的話,有機會獨樹一格,做出自己的流派。

 

然後我開始加大投資,認定這就是我這輩子最好的機會,砸下大把青春。週間每天五個小時,加上六日各去醫院 12 小時 (8am-8pm),一週大約可以碰心臟影像 50 小時左右,一年就是 2500 小時。

 

最苦的是第一年,技術進步,但 publication 還是零。第二年開始連續刊登文章。第三年站上國際舞台。第四年我開始享受到學界的尊敬,投稿接受率八成,國際演講邀約不斷,幾篇 review 文章,一字未改被接受。

 

四年好長啊,能不能再縮短?可以的。我是因為所做的東西太新,當年沒辦法納入臨床醫療,白天必須打其他報告餬口。如果你喜歡的東西,想做的東西,就是你每天泡在刀房會遇到的事情,白天上班時間也能一邊想、一邊鑽研,那麼,時間可以大幅縮短,也不用犧牲那麼多晚上與週末的時間。

 

不過,在醫院裡,會有許多行政、評鑑、申覆、醫病關係要煩惱,這之間的平衡,每個人的情形不同,只能自己找到解答。

 

簡單的說,沒日沒夜過四年,在有熱情的領域鑽研,做出自己的特色,一定會成功的!

 

當你在一個領域「起飛」過,瞭解從基層到國際的點點滴滴,日後要進入其他領域,速度會快得多。

 

 

問:從地區醫院或教學醫院,可以做出跟醫學中心一樣的研究文章嗎?

 

答:(蔡依橙)

 

可以的。重點是,你有沒有好的科學概念、對既有學界是否認識、有沒有獨特的觀察與想法、是否掌握相關資源。

 

嘉義長庚,目前仍非醫學中心,但復健科許宏志主任,論文甚多著作等身。同樣「不是醫學中心」的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教研部陳育群主任,鑽研醫學資訊,論文超過 60 篇

 

 

陳育群 醫師 演講

 

 

當然,不同等級的醫院,研究的資源不同,但在台灣,我還真沒聽人抱怨過「研究資源太多」,幾乎都是在匱乏而稀少的資源中,想辦法整合、看出脈絡,並做出自己的一片天。

 

加油!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0705 (六) 第一梯次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