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基因和學術成就會流傳

 

作者:匿名

 

 

CLIP_20170618_826

 

 

每堂都不想下課

 

一兩年前在網路上看過新思惟的課程介紹,一開始其實只是當成廣告並沒有認真看,直到後來漸漸看到有朋友報名上課,評價也都很好,才燃起興趣想一探究竟。這堂是我第二次報名新思惟課程,以前學生時代上課時,總是期待下課鐘聲,而上新思惟的課程卻讓我有意猶未盡的感覺,總是希望下課鐘聲不要響。

 

 

手上的論文永遠是半成品

 

年輕醫師臨床剛起步,每天被醫院繁重的工作壓得身心俱疲,回家只想攤在沙發上看電視,實在不想再動腦筋思考,於是日子這樣日復一日的過去,手上的論文也就永遠是半成品,每次想邁出一步都覺得沈重無比。

 

幾個月前上新思惟的網站瀏覽,學員的回饋讓我也動心了,在上過第一堂課的費用後,止不住手一滑再滑就報名了其他課程。新思惟的每堂課,都有不同的目標,明確的學習主題,上過的兩堂都讓我覺得非常值得,物超所值,這絕對是大學以來唯一全程沒有打瞌睡的唯二堂課。

 

 

原來自己的排版這麼令人不想看

 

精心設計過的課程,論文寫作初學者也可以無縫接軌,挑自己喜歡的課上。講師們使用平易近人、容易理解的語言授課,深入淺出,讓學員可以用直覺式的思考吸收內容,配合互動實作,實地模擬修圖,除了學習技巧外也學會如何包裝自己的論文,即使內容不夠吸引人,也要看起來像樣,正如同人要衣裳,佛要金裝,不管像不像,也要有三分樣!

 

講師們分享非常多的寫作技巧、架構鋪陳、reviewer 觀點,以及如何在 revision 時心理戰、和 reviewer 攻防,都是以前從來沒有也無法思考到的。

 

例如:吳醫師提到最重要且最多人看的 abstract,卻是以前寫作時我最常忽略的部分。上完課再回頭看看自己被退稿的半成品,讓我了解到原來自己的排版這麼令人不想看,製圖如此粗糙,渾身充滿菜味,難怪常常出不了編輯室大門就被退稿。

 

 

辛苦寫論文有什麼用?

 

在台灣,沒有背景的年輕醫師做研究是奢侈的,沒有經費,可能好的臨床題目也輪不到,只能自己慢慢找尋黃金,挖掘可用材料,還得犧牲假日的休息時間。

 

我曾經問自己,這麼辛苦寫論文有什麼用?又不能賣錢!然而,曾聽過前輩分享,這世界上屬於你的只有兩樣東西會流傳下去,一是身上的 DNA,因為後代子孫會繼承你的 DNA,二是曾經發表的論文,因為 PubMed 永遠查的到。

 

發表學術論文,我想不管什麼目的都好,都是對自己的能力及價值的一種肯定,對人類醫學的進步作出一點小小貢獻。

 

學術路上一路走來並不順暢,讓自己一度懷疑是不是不適合做學術。從零到一,踏出第一步總是最困難。謝謝蔡校長創立新思惟,謝謝新思惟的講師們幫助我們克服障礙,勇敢的跨出每一步,雖然革命尚未成功,但是從新思惟的課程中我得到了再戰的勇氣與能量,期待不久的將來,可以把課程中學到的東西轉化成甜美的學術果實,誕生第一篇 SCI 論文。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