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黃暉凱醫師團隊,關於 SGLT2 抑制劑與 GLP-1 受體促效劑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巴金森氏症風險影響之統合分析統,獲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刊登。

 

 

01_DRCP_HuangHK_28

 

 

文章介紹

 

黃暉凱醫師團隊想了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降血糖藥物,會不會影響得到巴金森氏症的機率。研究團隊特別關注三種藥物:SGLT2 抑制劑、GLP-1 受體促效劑、DPP4 抑制劑。

 

團隊利用美國 TriNetX 研究網絡的真實世界資料,收集了 2015 年到 2022 年間,年齡 50 歲以上、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並開始使用這三種藥物的病人資料。

 

為了讓比較更公平,團隊使用了傾向分數配對的方法,確保各組病人的背景條件相似。研究主要想看的結果就是這些病人後來有沒有被診斷出巴金森氏症。

 

研究總共納入了將近 30 萬名病人的資料。在 SGLT2 抑制劑與 DPP4 抑制劑的比較中有 93872 人;GLP-1 受體促效劑與 DPP4 抑制劑的比較中有 110366 人;SGLT2 抑制劑與 GLP-1 受體促效劑的比較中有 95838 人。

 

結果發現,使用 SGLT2 抑制劑的病人得到巴金森氏症的風險明顯比較低。跟使用 DPP4 抑制劑的病人相比,風險降低了 20%(風險比值為 0.80),跟使用 GLP-1 受體促效劑的病人相比,同樣也降低了 20%。

 

但是 GLP-1 受體促效劑跟 DPP4 抑制劑相比,在預防巴金森氏症方面就沒有明顯差異了。研究團隊還整合分析了其他相關研究,結果也支持 SGLT2 抑制劑能降低巴金森氏症風險的發現。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顯示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使用 SGLT2 抑制劑可能比使用 DPP4 抑制劑或 GLP-1 受體促效劑,更能降低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

 

 

恭喜黃醫師!

 

無對照組的小樣本研究,可以做統合或網絡統合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黃暉凱醫師團隊,關於 SGLT2 抑制劑與 GLP-1 受體促效劑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巴金森氏症風險影響之統合分析統,獲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肥胖與自律神經失調:與症狀嚴重度及發病亞型的關聯性之研究,獲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刊登!

 

 

01_ JPR_ChangCH_23

 

 

文章介紹

 

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除了心理上的痛苦,其實他們身體健康也常面臨更高的風險,像肥胖(obesity)或是自律神經失調(autonomic dysfunction)等問題。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叫做心率變異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它代表的就是我們的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功能。如果 HRV 比較低,表示自律神經功能比較差,這跟死亡率增加是有關聯的。

 

研究團隊找了 70 位住院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來做評估。使用 PANSS 的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來評估患者的症狀嚴重度。同時,他們也用一個標準化的 5 分鐘測量方式,來測量患者的 HRV。這個測量主要是看 ANS 的平衡、迷走神經活性(Vagal activity, VAG),還有一個很常用的 HRV 指標,叫做 SDNN(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為了能比較,研究裡還納入了 112 位年齡相匹配的健康人當對照組。

 

結果有以下發現:

 

  •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 SDNN 明顯比健康對照組低很多(患者是8ms,對照組是 40.5ms,有顯著差異)。這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自律神經普遍是失調的。
  • 另外年紀大且有肥胖的患者,他們的 HRV 反而比年輕、沒有肥胖的患者要高。
  • 發病年齡比較早,但是 BMI < 24(就是體重比較輕、沒有肥胖)的患者,他們的 PANSS 負向症狀分數 (PANSS-N) 比較高,整體症狀分數(PANSS-G) 也比較高,不過他們的 HRV 跟其他組就沒有明顯差別。
  • 相反地,發病年齡比較晚的患者,特別是沒有肥胖的患者,他們的 ANS 和 VAG 指標反而比較好。
  • 男性患者的白血球數量比較高,而 BMI < 24 的女性患者,PANSS-N 分數比較高。
  • 此外,使用長效針劑抗精神病藥物(long-acting injectable antipsychotics)的患者中,那些沒有肥胖的個案,他們的 PANSS 興奮症狀分數(PANSS-S)比較高。

 

總結來說,思覺失調症患者確實有明顯的自律神經失調現象,尤其是在年輕、體重較輕(非肥胖)的人身上最明顯。而且,這個失調的狀況跟患者的症狀嚴重度以及發病型態都有關聯。

 

因此,HRV 和 ANS 的測量指標,或許可以當成一個「生理標記」(physiomarkers),幫助我們在治療上做風險分層,提供更個人化的照護。這樣才能更全面地照顧到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生理跟心理健康!

 

 

恭喜張醫師!

 

剛升主治醫師該繼續待在醫學中心將成績做好,以擔任主管與引進新技術為目標,還是要去地區醫院或診所?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肥胖與自律神經失調:與症狀嚴重度及發病亞型的關聯性之研究,獲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名人們對 AI 趨勢看法不同,該怎麼看?

 

 

officehour_157

 

 

問:請問校長,如何看待 AI 到來的世界?

 

會這樣問,是因為我發現最近有很多名人,都喜歡評論 AI 出現後的世界會怎麼發展。黃仁勳說,這會是個超級大的產業,說得好像現在我就該 all in 買他們家的股票,或者辭職重新培訓,進入 AI 產業。很多大大小小的 KOL,都說不用 AI 就落伍了。但其實那些工具好像在我的工作中用不到……

 

請問我該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答:(蔡依橙)

 

因為資料很多,我先推薦兩個影片給你,然後跟你說要怎麼閱讀。

 

一個是你提到的黃仁勳,最近一次的長時間訪談,這個有中文。一個是大歷史專家哈拉瑞,雖然沒有中文字幕,但你可以用 YouTube 的自動英文字幕加上自動翻譯,就有基本的中文可以看。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名人們對 AI 趨勢看法不同,該怎麼看? 已關閉迴響。

9 月 88 篇!校友 PubMed + SCI 成果發表 (2025/9)

 

 

202509_PubMed_sci

 

 

Original article x 75

 

原創論文連續三個月維持在 50 篇以上,6 月(55 篇)、7 月(53 篇)、8 月(53 篇)平均每天至少都有一位學員發表!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9 月 88 篇!校友 PubMed + SCI 成果發表 (2025/9)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 Ulotaront 在思覺失調症治療的劑量與療效安全性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IJN_HsuCW_27

 

 

文章介紹

 

Ulotaront 是一種新型思覺失調症藥物,作用於 TAAR1 與 5-HT1A 受體,不直接作用於多巴胺受體,被期待能改善症狀、同時降低副作用。許智維醫師團隊希望透過統合分析,找出哪一種劑量最有效。

 

許醫師團隊依照 PRISMA 系統性回顧原則,搜尋多個資料庫,挑選隨機對照試驗(RCT),最後納入三項臨床試驗,共 1144 位病人,比較不同劑量在急性期的效果與副作用。分析方式是「劑量反應統合分析」,比較 50、75 與 100 毫克的 Ulotaront 與安慰劑之間的差異。

 

結果顯示,Ulotaront 在 75–100 mg 劑量時,對改善思覺失調症狀的效果較明顯,尤其是 100 mg 劑量,在 PANSS(活性與負性症狀評量表)總分與負性症狀的改善上達到統計顯著。不過整體改善幅度偏小,CGI-S 並沒有明顯差異。安全性方面,各劑量與安慰劑相近,並未增加停藥或嚴重副作用的風險;唯獨在 50–75 mg 劑量,焦慮相關副作用的風險較高。

 

研究團隊認為,Ulotaront 在 100 mg 劑量時,展現最佳療效,且整體安全性良好,可能是目前較佳的思覺失調治療選擇,未來值得評估更高劑量是否能帶來更佳療效。

 

 

恭喜許醫師!

 

做統合分析時,很多人直覺會想:是不是「越多篇越好」?其實要分情況。文獻數很多,代表這個主題已經被研究得很深入,競爭激烈,如果沒有龐大團隊,常常會因為資料量太大而難以消化。更糟的是,主題熱門也代表「別人早就寫過」,要突圍就必須速度更快、切入角度更新。跟著講師的方式,協助研究者依照文獻數目與主題特性,找出最有效率的路線。

 

 

論文寫作 / 臨床研究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 Ulotaront 在思覺失調症治療的劑量與療效安全性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