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關於線上高解析度經顱直流電刺激左側背外側前額葉皮質,對思覺失調症患者主要負面症狀及腦電圖功能連結的影響之研究,獲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刊登!

 

 

01_PCN_YehTC_11

 

 

文章介紹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會出現缺乏動力和無法感受愉悅等負面症狀,這些症狀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

 

葉大全醫師團隊使用了一種叫做「線上高解析度經顱直流電刺激術」(online HD-tDCS)的新技術來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負面症狀。研究採用了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的設計,總共有 59 位患者參與,平均年齡 43.36 歲,其中一半是女性。

 

團隊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接受真正的 HD-tDCS 治療,另一組則接受安慰劑治療。治療的目標是大腦的左側背外側前額葉皮質。研究團隊使用一個叫做 PANSS-FSNS 的量表來評估患者的負面症狀變化。

 

結果顯示,接受真正 HD-tDCS 治療的患者,其負面症狀比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改善得更多。在治療結束後、一週後和一個月後的追蹤中,兩組患者的 PANSS-FSNS 分數差異分別為 2.34、4.28 和 4.91 分。

 

雖然接受真正治療的患者比較容易感到頭皮刺痛(63.3% vs 10.3%),但整體來說,HD-tDCS 治療是安全有效的。研究還發現,HD-tDCS 治療可以降低大腦默認模式網路中的 delta 波段連接。

 

這項研究顯示,當結合線上功能性定位時,高解析度經顱直流電刺激對於改善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負面症狀既安全又有效。

 

 

恭喜葉醫師!

 

要怎麼找主題,是來自臨床上遇到的問題,還是讀 paper 時得到的靈感?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關於線上高解析度經顱直流電刺激左側背外側前額葉皮質,對思覺失調症患者主要負面症狀及腦電圖功能連結的影響之研究,獲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韋翔醫師團隊,關於苯丙氨酸代謝失調與急性心衰竭 30 天死亡率相關性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刊登!

 

 

01_JAHA_ChenWS_04

 

 

文章介紹

 

心臟衰竭是種嚴重的疾病,特別是在急性發作時更需要密切關注。陳醫師團隊的研究想探討,在急性失代償性心臟衰竭(ADHF)患者中,苯丙氨酸代謝的異常調控與「壓力性高苯丙氨酸血症」(SHP)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這種代謝失調與 30 天內的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團隊收集了 120 位急性心衰竭的患者與 30 名健康對照組進行比較,發現患者體內處理苯丙氨酸的方式出現問題,正常情況下,人體有固定的方式來代謝苯丙氨酸,但在這些病人身上啟動了多條不尋常的代謝途徑,研究指出,ADHF 患者的苯丙氨酸代謝途徑有顯著異常,尤其是代謝產物(如酪氨酸、均苯丙酸、和丁二酰乙酸)明顯增加,有些患者甚至比一般人高出 1.5 至 6 倍之多,而某些物質(如苯甲酸和多巴胺前體)則下降。

 

這種獨特的代謝特徵與患者的預後密切相關。在 30 天的追蹤期內,將近 40% 的患者不幸離世,而具有這種特殊代謝模式的患者,其死亡風險明顯增加。統計結果證實,除了已知的風險因素外,這種代謝異常與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存在獨立的關聯,可能成為評估急性心衰竭患者預後的新指標。

 

 

恭喜陳醫師!

 

「要上班又要學習臨床技能,哪來時間寫論文?」你也有這樣的疑問嗎?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每次到了 PGY 應徵的季節,總會有部分同學有 SCI 發表,而另一些則沒有。其實把時間用在對的地方,就是我們最有利的武器,看蔡校長的完整建議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624 (日) 第十二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快訊] 陳韋翔醫師團隊,關於苯丙氨酸代謝失調與急性心衰竭 30 天死亡率相關性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舜穀醫師團隊,關於中醫醫療系統於 COVID-19 後的發展及專科化策略重點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01_JFMA_LinSK_17

 

 

文章介紹

 

儘管精準醫療、再生醫學和智慧醫療等現代醫療技術迅速發展,傳統中醫在台灣仍占據重要地位,反映了其文化和歷史意義。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系統涵蓋中醫,讓民眾可以將中醫與西醫結合,形成全面的醫療服務。然而,隨著醫療需求的變化,現在的中醫師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更專業的訓練來因應複雜的醫療環境。

 

林醫師團隊指出,中醫專科化有助於提供更精準的治療、改善病患的療效,並提升臨床研究的品質。在 COVID-19 疫情期間,中醫師面對病患其靈活性與有效性,展現中醫在緊急醫療中的適應能力,並凸顯出專業化訓練的重要性。

 

專科化能夠幫助中醫更有效地應對類似的健康危機,並改善其與西醫的整合。像是在癌症、中風、慢性病等方面,專科中醫的介入都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甚至提高存活率。

 

借鑒韓國傳統醫學專科醫師制度的經驗,台灣正致力於推動中醫的專科化培訓和規範,包括內科、針灸、兒科等多個專科,也同時制定相關法規,希望能建立一個完整的中醫專科訓練和認證制度,促進中醫在台灣健保體系中的長期可持續性。

 

林醫師團隊認為,專科化的中醫醫師培訓不僅可以提升患者照護品質,還能優化醫療資源的利用,進一步推動台灣中醫與現代醫療體系的融合,並加強公共衛生應變能力。

 

 

恭喜林醫師!

 

中醫師在門診收案做研究,有時要依病人主訴調整療程,如何處理?一起來看講師怎麼說!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0705 (六) 第一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快訊] 林舜穀醫師團隊,關於中醫醫療系統於 COVID-19 後的發展及專科化策略重點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要上班又要學習臨床技能,哪來時間寫論文?

 

 

 

 

00_FB_OfficeHour_112

 

 

問:要上班,也要學習臨床技能,怎麼可能有多出來的時間寫論文?

 

答:(蔡依橙)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每次到了 PGY 應徵的季節,總會有部分同學有 SCI 發表,而另一些則沒有。

 

 

時間就這麼少,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都靠背景?

 

如果有論文的同學在網路上被討論,總有人認為,PGY 就是要好好學習各科的知識,如果去寫論文就是不務正業,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大谷批評者:指定打擊就好好打擊,去盜壘就是不務正業,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還在想著要當投手,真是太糟了。)

 

許多 PGY 同輩也很好奇:「明明白天要上班、照顧病人、學習臨床知識,晚上如果又加班值班,時間根本不夠用。那些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靠背景?或者是別人幫他寫的?」

 

上班加上學習,剩餘的時間並不多。但其實這個問題並非 PGY 專有,即使到了主治醫師甚至科主任也都是一樣的,他們要上班,開不完的各種會議,加上自己的門診跟手術時間,更別說還有不少人有家庭跟小孩要顧。但是……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問:要上班又要學習臨床技能,哪來時間寫論文? 已關閉迴響。

問:PGY 努力做研究,為何應徵時履歷上沒有論文成績?

 

 

 

office_111

 

 

問:PGY 決心要寫論文,也努力寫出來了,但應徵的時候,卻沒有成績可以列出來,可能是什麼原因?

 

答:(蔡依橙)

 

根據我 Office Hour 的經驗,這類遺憾可以歸納為「把寫完當成是終點,而不是刊出」。

 

我能理解,PGY 第一次寫完整篇全文,也準備好圖表,是很不容易,也有成就感的事。但這時候就放鬆的話,後面很容易出包。實際遇過的例子,歸納為下面幾種。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問:PGY 努力做研究,為何應徵時履歷上沒有論文成績?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