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鎮源醫師團隊,使用前骨間神經轉移至尺神經運動分支手術,治療 13 歲兒童尺神經損傷之個案研究,獲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刊登!

 

 

01_FIP_YangCY_05

 

 

文章介紹

 

兒童玩耍時,手肘附近骨折是常見的意外,醫生通常會使用「交叉固定」的治療方式,讓骨頭更穩固地癒合,然而,這類手術有時候會傷到尺神經,可能會導致手部無力、感覺異常,嚴重影響兒童的日常生活。

 

根據統計,這類手術有 4% 機率造成尺神經損傷。楊鎮源醫師團隊為了改善手術後兒童尺神經損傷無法恢復的問題,深入研究「前骨間神經轉移至尺神經運動分支」的新技術,希望能加速神經的恢復。

 

這次研究對象是一名 13 歲男孩,因骨折接受手術後,出現了明顯的尺神經損傷問題。男孩經歷傳統的保守治療,像是服用維他命 B 和復健訓練,但症狀仍然沒有顯著改善。因此,楊鎮源醫師團隊決定使用這項新技術,嘗試解決孩童手部無法正常運作的問題。

 

研究結果顯示,這名 13 歲男孩接受新技術治療後,手部功能和力量有明顯改善:術後六個月,原本變形的手指恢復正常,手指與拇指的抓握力從原本的 7 公斤增至 22 公斤,並且手指的夾持力也有顯著提升,且術後沒有發生任何急性或慢性併發症。

 

這項新技術為那些歷經傳統保守療法卻無效的兒童患者,提供另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協助患者早日恢復手部功能。

 

 

恭喜楊醫師!

 

不想錯過臨床上任何一個有發表機會的個案嗎?這支影片分享梁醫師的獨特經驗,教你如何把握住這每一次發表的機會,並運用創新的方法解決臨床難題!

 

 

 

 

臨床研究 / 論文寫作 / 個案研究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71126 (日) 第十一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快訊] 楊鎮源醫師團隊,使用前骨間神經轉移至尺神經運動分支手術,治療 13 歲兒童尺神經損傷之個案研究,獲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被撤稿的文獻,還可以引用嗎?

 

 

 

office_115

 

 

問:我在看參考文獻的時候,發現有些參考資料裡面,竟然引用已經被撤稿的論文(retracted paper)。有篇研究,甚至還引用了兩篇。已經被撤稿的論文,真的可以引用嗎?

 

答:(蔡依橙)

 

結論是,我個人不會去引用已經 retracted 的論文。

 

只有一種狀況例外:我今天做的研究就是跟撤稿有關。

 

例如,我去分析撤稿作者的國家分布,或者是分析撤稿時出版社所給的原因。在這種狀況下,因為我要分析的就是撤稿這件事,所以引用這些被撤稿的論文,當然是 OK 的。

 

又例如,我今天在 introduction 或 discussion,想討論撤稿文獻是否跟其他文章有結果上的不同,這種也可以。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Office Hour,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問:被撤稿的文獻,還可以引用嗎? 已關閉迴響。

問:最新 PubMed 投稿期刊四大類型全解析:選擇錯誤,小心你的論文石沉大海!

 

 

OfficeHour_116

 

 

上禮拜的 Office hour,有位 PGY 同學來詢問關於投稿的期刊選擇。從問答之間,我發現他的指導老師可能比較忙,沒時間跟他介紹目前的期刊世界狀況,所得到的訊息不完整。所以,趁這機會作個架構介紹。

 

首先是,都好不容易寫了整篇英文論文了,不管是臨床研究或者是統合分析,我會建議至少是以 PubMed 能找到的期刊為基礎。然後能有 impact factor(IF)最好。

 

在 PubMed 找得到的期刊,而且同學常遇到的,大概會分四大類。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Office Hour,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問:最新 PubMed 投稿期刊四大類型全解析:選擇錯誤,小心你的論文石沉大海!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劉漢邦醫師團隊,關於異種骨塊用於側向齒槽骨增量現況發展之統合分析,獲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plants 刊登!

 

 

01_IJOMI_LiuHP_01

 

 

文章介紹

 

劉漢邦醫師團隊想要探討使用「異種骨塊」進行側向齒槽骨增量的臨床成效。「異種骨塊」是指從其他動物身上取得的骨頭材料,經過特殊處理後用於人體的植骨手術。這項技術主要是用來處理牙齒缺失後,牙槽骨不夠寬的問題,好讓植牙能夠順利進行。

 

團隊在 PubMed、Embase 和 ClinicalTrial.gov 資料庫中,搜尋截至 2024 年 3 月 1 日的隨機對照試驗(RCT)及前瞻性研究,分析了 9 篇相關的臨床研究,總共涵蓋了 120 個植骨部位和 141 顆植體。結果發現,使用異種骨塊平均可以增加 4.38 mm 的骨寬,而且手術後的骨吸收程度也不高,平均只有 0.85 mm。

 

研究還比較了異種骨塊和自體骨塊(從病人身上取的骨頭)的效果。結果顯示,異種骨塊在增加骨寬方面的表現甚至比自體骨塊還要好一些,平均多了 0.72 mm 的骨寬增加。

 

不過研究也發現,異種骨塊的存活率為 91.3%,而植入這類骨塊區域的植體存活率則為 84.3%。比起使用自體骨塊的植體存活率來說,還是稍微低了一些。

 

另外異種骨塊在人體內會慢慢被吸收,形成新的骨頭。這個過程中,新形成的活骨比例大約在 11.6% 到 29.8% 之間,而骨塊的吸收率則在 7.3% 到 21% 之間。

 

總結來說,對於不想從自己身上取骨頭的病人來說,異種骨塊確實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恭喜劉醫師!

 

做統合分析只要主題訂好,就可以直接開始搜尋文獻了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劉漢邦醫師團隊,關於異種骨塊用於側向齒槽骨增量現況發展之統合分析,獲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plant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論文投稿四個月了還在 under review,該寫信去問嗎?什麼時候寫?要怎麼寫?

 

 

 

QA113

 

 

答:(蔡依橙)

 

首先要請同學先做點功課,了解這本期刊的審閱期大概是多久?做法有二。

 

第一,是上他的網站,看是不是有公布最近的審閱速度資訊。

 

第二,是下載最近這一期的期刊中,所刊登的論文 PDF。在這些 PDF 裡面找找看,有沒有作者投稿時間跟被接受時間的資訊,如果有的話,也不要只用一篇就決定,最好能夠尋找三篇或五篇,然後平均一下。

 

之所以要整理這些資訊,是因為等一下要寫信的時候,你要有些客觀數據。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問:論文投稿四個月了還在 under review,該寫信去問嗎?什麼時候寫?要怎麼寫?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