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 AI 工具百花齊放,ChatGPT 還值得花錢?

 

 

01_OfficeHour_154

 

 

問:校長上次提到,AI 工具可以克服「英文」不好的問題,大幅降低進入學術研究的門檻。我想問的是,AI 工具變化好快,校長是怎麼看的,因為我實在沒有時間認識所有的工具,也沒辦法全部都付費,不正確的部份怎麼辦?

 

答:(蔡依橙)

 

目前 AI 工具的確快速發展中,但趨勢已經逐漸出來了。

 

 

趨勢與市占:現階段的格局

 

願意付費的人,六成以上都是付到 ChatGPT。所以現在的 AI 工具,就是 ChatGPT,以及「其他」。

 

這個「其他」裡面,目前最強勢的是 Google 家族,因為 Google 提供的服務跟掌握的資料,還有長期使用者多,是最有可能與 ChatGPT 一戰的。

 

我因為都訂閱過,作為實際付錢的消費者,你真的會覺得 ChatGPT 一直在進步,努力擴展應用範圍,並優化使用者體驗。

 

以前 ChatGPT 畫圖慢,後來吉卜力風格燒起來,大家才發現原來已經畫得這麼好了。過去我還訂閱 Midjourney 來畫圖,後來就沒繼續。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Office Hour,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面對 AI 工具百花齊放,ChatGPT 還值得花錢? 已關閉迴響。

8 月 83 篇!校友 PubMed + SCI 成果發表 (2025/8)

 

 

202508_PubMed_sci

 

 

Original article x 53

 

原創論文連續三個月維持在 50 篇以上,6 月(55 篇)、7 月(53 篇)平均每天至少都有一位學員發表!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8 月 83 篇!校友 PubMed + SCI 成果發表 (2025/8) 已關閉迴響。

我英文不好,讀論文有問題,寫更是困難,ChatGPT 怎麼幫?

 

 

officehour_153

 

 

問:我英文不夠好,要寫英文論文投稿國際期刊,壓力超大,ChatGPT 可以怎麼幫助我?還是我該先去背單字?

 

答:(蔡依橙)

 

這個時代,英文不好不再是「硬障礙」,有太多相關的工具可以協助你。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我英文不好,讀論文有問題,寫更是困難,ChatGPT 怎麼幫?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園藝治療對憂鬱症患者症狀及功能表現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刊登!

 

 

01_CTM_HsuCW_26

 

 

文章介紹

 

許智維醫師團隊想了解園藝治療對於憂鬱症患者的治療效果如何。研究團隊從多個國際醫學資料庫中搜尋相關的臨床試驗,包括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 等,以及中文資料庫如 CEPS、CNKI 和萬方數據庫,最終納入了 13 項隨機對照試驗,總共涵蓋 960 位參與者。

 

研究結果顯示,園藝治療在多個層面都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在憂鬱症狀方面,效果值達到 1.050(95% 信賴區間:0.663-1.437),表示有相當不錯的改善程度;焦慮症狀的改善效果值為 0.702(95% 信賴區間:0.341-1.062);認知功能改善的效果值是 0.816(95% 信賴區間:0.302-1.331);社交功能提升的效果值為 0.806(95% 信賴區間:0.295-1.317);整體生活品質的改善效果值則是 0.947(95% 信賴區間:0.633-1.260)。不過在身體功能方面,只有一項研究報告有改善效果。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園藝治療對某些特定族群效果更好,包括住院病患、症狀較嚴重的患者、接受室內外結合型園藝治療超過八週的患者,以及在照護機構中進行治療的患者。這可能是因為這些患者有更多時間和機會持續參與治療活動。

 

不過研究團隊也指出,目前證據的確定性還不夠高,從非常低到低等程度都有,主要是因為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偏差風險、結果不一致,以及統計上的不精確性等問題。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園藝治療對憂鬱症患者有益效果的初步證據。園藝治療透過讓患者接觸大自然、動手種植照顧植物等活動,不僅能改善情緒症狀,還能提升認知功能、社交能力和整體生活品質。

 

但考量到目前研究方法上的限制和可能的偏差,未來還需要更多設計嚴謹的臨床試驗,包括預先註冊研究計畫、採用盲性評估者,以及進行長期追蹤,才能更確定園藝治療的真實效果。

 

 

恭喜許醫師!

 

可以用 AI 工具,幫我找文獻或是解讀圖表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園藝治療對憂鬱症患者症狀及功能表現療效之統合分析,獲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宏鑫醫師團隊,關於術前放化療後之 ypT3–4N0M0 直腸癌患者於術後再化療之研究,獲 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 Oncology 刊登!

 

 

01_CMIO_LinHH_04

 

 

文章介紹

 

目前,較晚期的直腸癌常規是先進行「術前放化療」縮小腫瘤,之後再動手術切除。不過,手術後到底是否還需要追加「輔助化療(AC)」?特別對於病理報告顯示腫瘤仍有較深殘留但淋巴結沒有轉移(醫學上稱為 ypT3-4N0M0,屬於第二期)的病人來說,它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林宏鑫醫師團隊希望能更深入瞭解。

 

這篇研究回顧 2010–2016 年,69 位接受治療的直腸癌病患資料。

 

結果顯示,「原本臨床分期為 II–III 期、治療後病理分期降到 II 期(即 ypT3–4N0M0)」的族群中,有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5 年整體存活率為 86.8%,高於未做者的 74.2%,差異達統計顯著;無病存活率雖略高,差異不明顯(73.7% vs 67.4%)。

 

林醫師團隊認為,對「原本臨床 III 期、經 nCRT+TME 後降到病理 II 期」的病人,追加術後輔助化療「可能提升整體存活」。若病人不適合完整的「全程新輔助治療(TNT)」方案,傳統的「術前化放療 + 手術 + 術後化療」仍是可行且有效的策略。

 

 

恭喜林醫師!

 

引用文獻到底要怎麼挑?是要面面俱到,還是只要選幾篇就好?其實在 Discussion 裡,我們不是在寫 review article,不需要「全盤總結」前人做過什麼。重點是凸顯自己的文章價值,讓讀者和審閱者清楚知道:這篇研究跟過去有什麼不一樣。訣竅有兩個,一起來聽聽講師怎麼說

 

 

臨床研究 / 醫學論文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0823 (六) 第二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快訊] 林宏鑫醫師團隊,關於術前放化療後之 ypT3–4N0M0 直腸癌患者於術後再化療之研究,獲 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 Onc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