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雄榮總 一般外科 梁宗榮 醫師
希望這次上課,能讓我重拾學術自信。
在報到時,有這麼一段對話。
蔡校長:「已經有幾篇論文發表了,為什麼會想要來參加這次的課程?」
我:「因為最近一直被退稿啊……XXOO。」
蔡校長:「……大概是新手的運氣用完了。」
在我的投稿歷程中,人生中的前兩次(一篇 original,一篇 case report)都是投第一家就上,當中只需 revise 一次就 accept。那時候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覺得寫論文也不難嘛!只是後來繼續寫的時候,信心逐漸被一次次的退稿所摧毀,就算後來真有被接受,感覺也是波折不斷,最後勉強爬上岸。
真的開始會去想,是不是運氣用完,回到基本盤了。直到今天,硬碟裡還躺了一篇,已經寫好滿一年多,但仍舊投不出去的論文。因此,我把希望寄託在這次的課程,冀望在大師的啟蒙之下,能夠逆轉當前的局面。
老師完整的歸納,解決我所有問題。
果然如同之前參加過新思惟課程的體驗一樣,收獲豐富,而且是實在,具有可行性,可以用來解決我當前所面臨問題。對我來說,這次的收獲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技術上的提升,從整個論文架構,每個部分需注意的重點在那,包括 title 的訂立,introduction 分三段,分別要放入什麼東西,以及 discussion 的寫法。還有,如何快速將圖片處理到符合投稿的格式,以及當獲得 revise 的機會時,要怎麼每改必上。
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有些東西好像隱隱有所體會,但模糊不清,說不出來。在這次的課堂上,兩位大師已完整的歸納整理,讓我擊節讚賞,原來是這樣!這樣就對了!很想馬上回去把我那篇,放了一年的文章拿出來照著改。
用親身經歷來傳遞意義
第二部分的收獲是,昭慶學長講的「研究方向如何選擇」。這個題目我覺得非常不容易講的好,學長利用許多他個人的例子來做說明,這樣的方式,我想可能是這類主題比較好的說明方式吧。
學長想要傳遞的意念應該是,有臨床工作鑽研下的累積,才會有發現,才會問出好問題,才會有後面的假說、研究、實驗。對我來講,這部分是需要自己努力,慢慢消化吸收及體驗的。
爭你該爭的!
最後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昭慶學長為了自己的文章能在 PubMed 搜尋的到,而寫信去雜誌社。這件事我非常有共鳴,因為我也有一篇小文如出一轍,用我的全名在 PubMed 搜尋不到,一定要用名字的縮寫,才有辦法在 250 個搜尋結果裡找到那一篇,非常難找!
雖然是小文,但那時候也曾付出很多心血,這種文章用全名搜尋不到的感覺真的很差,很像找不到自己的小孩一樣(謎之音:少一篇少一篇少一篇)。那時候的我不懂得爭取,其實應該說是不敢爭取吧。上完課後也反省一下,是否內心的奴性太重。大師們告訴我,理直可以氣和,越好的期刊對待投稿者越公平。爭你該爭的!
這堂課我學到,「技術」有了,「未來努力方向」有了,「做人的道理」也有了,還缺什麼呢?「坐而言」之後,應該就缺「起而行」吧!(橙編按:GoGo 加油!)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