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總北投分院 精神部 吳永富 醫師
「新思惟」在我身邊很久了
腦中浮現「新思惟」這三個字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看著「新思惟之友」每次上傳的照片,有越來越多自己熟悉的同學和朋友參加活動,分享他們在課後的心得,覺得自己也應該參加,聆聽大師的指導。
很早就有在留意《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也有上網看看上過課的學長姐心得,覺得大家似乎都有滿滿的收穫,很自然的進入報名區,看到三萬報名費,心中小小遲疑了一下。當晚徵詢太太的意見,太太說:「你平常都有在寫文章,英修也沒有這麼貴,你確定要報名嗎?」心中的小魔鬼本來已經下定決心了,聽到老婆這樣一說,當下有點失落,又遲疑了一下。
但隔天太太說你自己做決定,想想不能再這樣猶豫不決,最後毅然決然的報名。
這週台北天空總是下著雨,習慣提早報到的我,到了現場發現已經快沒有好位置了,原來大家都這樣拼命,學習就是需要一股熱情,連假日也都不例外。
課程本身彷彿是一篇高分的論文
整天下來的課程非常的緊湊,每堂課間的時間安排也很到位,今天感覺兩位大師蔡校長和吳昭慶醫師都是有備而來,一字一句絲毫沒有任何贅詞。整堂課彷彿是讀完一篇高分的論文,不斷讚嘆作者的思路清晰,也佩服大師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濃縮多年的功力,教導我們這些嗷嗷待哺的學生,真的是值回票價。
古人云:「萬事起頭難」。聽到吳昭慶醫師講述如何撰寫 abstract,以及提點title 和 conclusion 的重要性,原來看似簡單的 abstract,裡頭大有文章。課後都還一直記得昭慶醫師說 abstract 最重要,因為永遠都存在網路上,也等同於是為自己和後代的人永續傳承的資產。
Introduction 的寫作提點,也讓我受益匪淺,以前都以為把書上的重點抄上來,稍微改一下字句安排就差不多了。上了課之後才知道引經據典的重要性,並且才能從重要文獻沒有提到的部分來做為研究的發想。
Discussion 過去也是我很頭痛的部分,寫的太保守擔心審稿者覺得沒有新意,寫得太過又擔心過度詮釋。聽了昭慶醫師的演講,解答我多年的疑惑,也開始了解審稿者的角度,會怎麼看投稿者的寫作內容。
三大臨床論文主題的課程,巧妙解決臨床醫療行為的限制,透過昭慶醫師的解說,讓我不再懷疑臨床工作寫不出主題,只要遵照三大原則,一樣可以做很好的研究,寫出很好的文章。
只要肯努力,沒有達不到的目標。
最後,最讓我感動的是聽到昭慶醫師從無到有的研究之路,著實心有戚戚焉。臨床上老師可以給的是經驗,但創新和研究的路是老師沒辦法幫忙的,只有不斷的思考臨床問題,透過適當的假設和驗證,才能得到對臨床有意義的結論。我想老師們花了 10 多年才有這番成就,只要肯努力,沒有達不到的目標。
蔡校長對於圖片的裁切和標記十分用心,透過校長分享的幾個步驟,做出來的圖片真的前後差異很大,也謝謝校長無私的提供在圖片上精益求精的方法。
不是我的論文不夠好,而是……
蔡校長還有提供如何回覆審稿者的意見,這堂課最讓我印象深刻。往往收到審稿者的批評都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回覆意見上也都顯得很沒自信。透過蔡校長的經驗分享,讓我知道如何能夠表達對審稿者的尊敬,同時也能堅守自己的論點,讓文章不至於迷失主軸或方向,也能有更高的機會被接受。
總結,今天的課程收穫滿滿,新思惟的課程安排和老師的用心,親臨現場才能感受的到,期待之後的課程公告。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