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
還好我來了!
很慶幸在最後一刻報名了這個活動。最近兩次報名活動,都是在上班等電梯時看到活動網頁,利用空檔到提款機前匯款同時用手機報名。還好我們的電梯太難等,讓我有滑手機的時間,不然就要向隅了。雖然我覺得離我要開始寫 Paper 還有一段時間,不過,早點認識、學習寫作的技巧與方法還是好的。
不僅標題,連課程也是一針見血!
第一堂課由吳昭慶醫師帶我們了解一個論文最重要的部分:title、abstract 和 conclusion,仔細回想一下自己過去搜尋 PubMed 的印象,似乎真的是先看這三個部分,再決定要不要去下載全文。
吳醫師舉了好多「好」與「不好」的標題讓我們選擇,好的標題就是要一針見血,可以讓論文有更高的點閱率。
Abstract 通常是四段式的,要用 reviewer 的角度來寫,直指核心問題,並且要有充足的資訊,最重要的是內容和內文一定要一致,不然被 reviewer 抓到就糗囉;introduction 有三個主要的目標,要請權威來背書,並且要敘述目前臨床上所遇到的問題,然後提出我們的解決方法;conclusion 要明確說出我們的證據在哪,並且強調我們這篇論文的重點 (有點像 take home message);Discussion 是全篇裡面最 free 的部分,就發揮我們的寫作創造力吧,不過國際上論文的討論仍有「隱藏格式」,照著這個格式寫就比較不會有無所適從的感覺了。
額外的收穫
下一堂課,由蔡醫師教我們如何做出一張連 reviewer 都認同,不必 revision 的圖片。其實要放在期刊上的圖片,除了期刊自己的規定之外,還有不少「不成文」的規定,若能符合這些規定,相信圖片被接受的機率會更高一些。上完這堂課,再去回想自己做簡報時的許多圖片與註解,發現有一些能改進的地方,這應該算是額外的收穫吧!
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與午餐,照著講義上的方法一步步的,將原始圖片後製成可以刊登的圖片,本來我以為很簡單一下子就可以完成了,沒想到花了比我想像中還多的時間。我想熟練之後應該可以更快吧。
信心有了,接下來就是行動了!
下午的「主題選擇」和「與 reviewer 心理戰」都很精采。現在由於 IRB 的關係,有很多主題都不好做了,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吳醫師的建議著手,其實還是有很多主題可以研究的,只是我們沒有想到而已。接下來蔡醫師和 reviewer 的心理戰,讓我們見識到,該如何在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順利獲得期刊的刊登。不過小蝦米畢竟還是小蝦米,大部分的時候還是根據建議乖乖改囉,畢竟主導權還是在對方手上。
最後一堂課,吳醫師告訴我們要走向國際,畢竟國際的舞台相對的公平,也能累積自己的能見度;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走自己的路,在研究之路別忘了家人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多和家人相處,他們也能成為我們研究最好的後盾。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