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徐佳鈿醫師團隊,以機器學習預測第三至五期慢性腎臟病與末期腎臟病患者的骨質疏鬆風險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SR_HsuCT_05

 

 

文章介紹

 

第三至五期慢性腎臟病(CKD)和末期腎臟病(ESKD)患者,他們罹患骨質疏鬆症並發生骨折的風險會顯著增加。為了協助提早預防,徐佳鈿醫師團隊希望用「機器學習」模型來預測誰有骨質疏鬆的風險。

 

研究團隊從台灣一間醫學中心的資料庫中,分析了 2011 年到 2022 年間,共 6614 位曾經做過骨密度檢查的腎臟病患者,一共用了九種 AI 演算法。結果發現,表現最好的是人工神經網路(ANN)模型,準確率很高,用來分辨有無骨質疏鬆的指標(AUC)在驗證組是 0.940、測試組是 0.930,代表模型的預測能力非常穩定。

 

而這個 ANN 模型僅需仰賴病患八項常規的臨床檢測數據,即可有效預測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這八項關鍵數據包括:年齡、肌酸酐、身高、體重、白蛋白、血糖、副甲狀腺素以及血紅素。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個高準確度的機器學習預測模型,還具有臨床應用的潛力,未來有機會幫助醫師快速篩選出哪些腎臟病患者需要做骨密度檢查,或提早介入治療。

 

 

恭喜徐醫師!

 

2 個 reference 選擇技巧,讓審閱者不再刁難!

 

 

 

 

論文寫作 / 臨床研究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徐佳鈿醫師團隊,以機器學習預測第三至五期慢性腎臟病與末期腎臟病患者的骨質疏鬆風險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專業的醫學論文,到底有誰會讀?

 

 

 

officehour_134

 

 

答:(蔡依橙)

 

獲得別人的認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重要需求。

 

一位醫學生透過老師介紹來問我:「當個臨床技術很好的醫師,做了許多研究登上 PubMed,但這些專業的醫學論文,到底有誰會讀?是不是乾脆自己成立一個 YouTube 頻道,還更有宣傳效果,訂閱數跟觀看數都更多,偶爾還能接業配。」

 

很榮幸同學信任,能提出這樣直接的問題。我也就自己的經驗跟看法作回覆。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問:專業的醫學論文,到底有誰會讀? 已關閉迴響。

從資料收集到主題發想,對資淺或資深研究者都很有幫助的一堂課!

 

作者:來新思惟課後三十多篇發表的主治醫師

 

 

CLIP_20250420_0131

 

 

2018、2019 年期間,我陸續上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與《統合分析工作坊》,時隔多年,2025 年再來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仍是獲益良多,深感不虛此行。

 

自第一次參加新思惟以來,已經過六年,我一共發表了 28 篇 original retrospective study / review article / meta-analysis,以及 13 篇 case report / case series / image,雖然我對寫作已經不再會感到害怕,也對於自己熟悉的領域的雜誌有所理解,並了解在我的專業領域裡雜誌的品味跟編輯喜好,甚至也開始被一些小雜誌邀請作為 reviewer,但是我仍然從兩位講師的分享學到很多!

 

 

起飛之後如何穩定飛行也是重要課題

 

吳昭慶醫師提到他目前有約兩百篇以上的著作,也是雜誌的 editor 成員,但是在發表數達六十篇之前,研究經費或研究助理依然是申請不易。這個經驗告訴我,要在學術上起飛,跟飛到平流層該如何持續的向前飛,飛的平穩、飛的遠,還是需要慢慢累積一定實力,才會被被專業領域的其他學者看見。

 

吳醫師也根據自己寫作兩百篇的經驗,萃取了如何找題目的訣竅,分別是 indication / intervention / evaluation / complication,我想,將這四點牢記在心裡,相信在臨床上遇到病人的時候,可以更敏銳地找到未來研究的主題。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420 (日) 第二十六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資料收集到主題發想,對資淺或資深研究者都很有幫助的一堂課! 已關閉迴響。

以「投稿成功為目標」的教學方式,適合急著需要發表的人!

 

作者:身處在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

 

 

CLIP_20250420_0775

 

 

第二次參加新思惟國際的研究課程,這次上的是《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而兩個月前,我參加的是《統合分析工作坊》,那次課程帶給我的感受是,新思惟想帶給大家的不只是學習統計,更是指引著論文寫作道路上的明燈。

 

大學期間我曾上過統計學的課程,雖然當時也學到不少公式與概念,但實際投入臨床工作後,才發現那些艱澀的統計知識,其實難以應用到現實中的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上。每當需要進行論文統計時,總讓我感到力不從心,不得不尋求外部資源,或付費委託統計服務。除了增加我的研究成本之外,也讓我在論文進展上時常感到很大的挫折與無力感。

 

 

真正能夠實際應用統計的課程教學

 

在來新思惟上課之前,我其實也曾經參加過其他單位主辦的統計課程,即使上完那些課程,還是覺得統計像座難以翻越的高牆,距離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統計分析的目標,似乎仍然遙不可及。真正帶來改變的是,來自於兩個月的新思惟工作坊,第一次上課時,我心中帶著些許懷疑,但很快就被老師們清楚、系統性的教學方式所折服。

 

新思惟的老師們不是只講理論,而是以實戰為導向,直接教我們如何針對臨床研究的需要,正確使用統計方法、製作出符合投稿標準的統計圖表。課程內容環環相扣、步步引導,即使是過去覺得困難的統計概念,也能在短短一天內變得清晰易懂。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420 (日) 第二十六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以「投稿成功為目標」的教學方式,適合急著需要發表的人! 已關閉迴響。

2025 / 4 / 20(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CLIP_20250420_0693

 

 

新思惟提供架構清晰的寫作方式,以「發表 SCI 論文」為目標,從論文怎麼寫作、reviewer 怎麼審稿、revision 怎麼回應,到臨床研究如何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令人心生畏懼的統計實作,課堂中更是帶著您親手完成!

 

無論是何種程度的人都可以學到新東西。

非常務實的收穫,互動實作的成果很實用。

 

 

 

 

課程中,我們針對新手寫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透過系統化的教學方式,將複雜的主題深入淺出地解析,讓學員在入門階段就能清楚看見終點的樣貌。講師們也分享實際投稿經驗,減少新手犯錯的機會。

 

新思惟更在課後持續提供 Office Hour 線上諮詢服務,讓學員在課後寫作卡關時,有人能夠諮詢與協助,邁向成功發表之路。

 

而在進行文獻搜尋時,有些題目適合網絡統合分析,有些題目適合傳統統合分析。「傳統統合」和「網絡統合」這兩種工具屬性不同,彼此互補。當你掌握兩種研究法,遇到不同題目的時候都有能力去做分析,就能把握住每一個發表的機會。

 

 

對內科系研究、外科系研究、個案報告等文體,以及想要走向國際有興趣的,我們也有相對應的課程。主題不同,內容一樣豐富優質,一樣都有大量校友產出成績。

 

 

覺得新思惟課程,都特別好吸收,為什麼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課後卡關不用再怕無人能問,新思惟推出全新服務,每週一次蔡校長的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熱情學習的照片記錄。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420 (日) 第二十六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2025 / 4 / 20(日)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