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郭亮增醫師團隊,關於亞洲族群肩關節生理偏移參數之磁振造影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01_diagnostics_KuoLT_20

 

 

文章介紹

 

郭醫師團隊的研究主要探討亞洲族群的肩關節生理偏移參數,透過磁振造影(MRI)為健康族群建立參考數據。肩關節的生理偏移參數(SOPs)在肩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過去鮮少有針對亞洲族群的研究,因此研究針對 500 位平均年齡為 55.9 歲的患者進行分析。

 

研究中測量了五項肩關節的重要參數:肱骨偏移(HO)、關節盂偏移(GO)、外側關節盂肱骨偏移(LGHO)、肱骨軸偏移(HAO)及皮質偏移(CO)。結果顯示,男性的各項參數皆明顯高於女性,且年輕族群的數值普遍高於年長者。唯一在左右肩膀中呈現顯著差異的是肱骨軸偏移(HAO),右肩數值高於左肩,可能與慣用手及日常使用習慣有關。

 

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五項參數均有下降的趨勢,顯示年齡對骨骼結構有明顯影響。此外,研究中未發現骨關節炎患者與非骨關節炎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顯示這些參數可能在疾病初期仍保持穩定。

 

這篇研究透過 MRI 分析亞洲族群的肩關節解剖參數,建立了健康肩關節的生理參考數值,有助於醫師在肩關節置換手術或治療肩部疾病時,能更準確地評估患者的關節狀況、選擇適當的手術策略和植入物設計。研究結果也發現性別、年齡和肩側的顯著差異,提供臨床參考,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並降低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恭喜郭醫師!

 

投稿過程中經常會收到審閱者的提問,新思惟整理了校友曾遇到的問題、大家常有的疑惑,有論文正在投稿中的朋友,也許正好能回答到你,一起來看!

 

 

臨床研究 / 醫學論文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0823 (六) 第二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郭亮增醫師團隊,關於亞洲族群肩關節生理偏移參數之磁振造影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李宜哲醫師團隊,關於 Metformin 在預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發生慢性腎臟病之研究,獲 Pharmaceuticals 刊登!

 

 

 01_pharm_LeeYC_06

 

 

文章介紹

 

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常用降血糖藥物 Metformin,是否能降低發生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是李宜哲醫師團隊想瞭解的。

 

李醫師團隊分析了 316693 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醫療紀錄。經過統計比對後,選出了 9109 名有服用 Metformin 的患者,並與 1221 名沒有服用 Metformin 的患者進行比較。

 

主要觀察的指標包括:

  • 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否低於 60 mL/min/1.73m²
  • 蛋白尿(白蛋白 / 肌酸酐比值 UACR)是否大於 30 mg/g
  • 新診斷為慢性腎臟病

 

分析結果顯示,與未服用 Metformin 的患者相比,服用 Metformin 的患者腎功能下降的風險較低。具體來說,Metformin 使用者發生 eGFR 低於 60 mL/min/1.73m² 的風險降低了 29%,發展成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下降了 22%。

 

對於腎功能仍正常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Metformin 可能有助於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總結來說,Metformin 不僅能幫助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還可能對腎臟有保護作用,能降低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這項發現對於糖尿病患者的長期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但仍需要更多研究來進一步確認其效果及適用對象。

 

 

恭喜李醫師!

 

如果發表手上的這篇論文,對你來說很重要、很急,那麼,介於 Q1 和 Q2 的期刊,該怎麼思考投稿策略?來看看講師怎麼說。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李宜哲醫師團隊,關於 Metformin 在預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發生慢性腎臟病之研究,獲 Pharmaceutical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 venetoclax 相關副作用之統合分析,獲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刊登!

 

 

01_EODS_WengTS_02

 

 

文章介紹

 

威尼托克(venetoclax)是一種作用於 B 細胞淋巴瘤-2(BCL-2)的口服抑制劑,雖然在癌症治療上展現出優異的治療潛力,但其安全性仍需更全面的評估。翁騰崧藥師團隊透過統合分析,系統性地檢視了這個藥物的安全性數據。

 

研究團隊透過 PubMed、Embase、Cochrane 等醫學資料庫以及 ClinicalTrials.gov,蒐集了截至 2023 年 8 月的相關研究,經過嚴格的篩選標準,最終納入 9 項重要臨床研究進行分析。研究採用隨機效應模型來計算風險比(RR)與 95% 信賴區間(CI)。

 

分析結果顯示,使用威尼托克的病人出現以下副作用的風險明顯升高: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風險比為 1.427 (95% CI = 1.118-1.822)、腹瀉的風險比為 1.889 (95% CI = 1.388-2.570)、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為 1.726 (95% CI = 1.088-2.737)。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對照組,威尼托克並未顯著增加腫瘤溶解症候群(TLS)的發生風險(RR = 1.478,95% CI = 0.504-4.337)。

 

基於這些研究結果,臨床醫師在處方威尼托克時,應特別注意血液學、腸胃道及心臟方面的不良反應,尤其是針對具有相關基礎疾病的病人,更需要進行密切的監測與追蹤。目前雖已建立初步的安全性資料,但仍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完整評估威尼托克的安全性特徵,以提供更精準的用藥建議。

 

 

恭喜翁藥師!

 

初步跑出統計圖表後,如何評估可以寫或該放棄?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 venetoclax 相關副作用之統合分析,獲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聽力特徵之文獻回顧,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刊登!

 

 

01_IJMS_HsuCW_22

 

 

文章介紹

 

類風濕性關節炎(RA)不只影響關節,還可能損害聽力,但這個問題長期以來都被低估。RA 會影響中耳的小關節(如砧鎚關節、砧鐙關節),甚至影響內耳的耳蝸和聽神經,導致聽力逐漸下降。然而,目前醫界對於 RA 相關的聽力受損仍缺乏共識,也沒有明確有效的治療方式。

 

許醫師團隊分析多個國際醫學資料庫,如 PubMed、Embase、ClinicalKey、Web of Science 和 ScienceDirect,彙整了 RA 與聽力受損的關聯,包括其特徵、發病機制、檢測方式及治療方法。

 

由於 RA 造成的聽力受損機制尚未完全釐清,現有檢測方法(如聽力測試、耳聲發射測試、血液檢測等)缺乏足夠的敏感度與專一性,導致聽損問題常被忽視或延誤診斷。此外,治療 RA 的許多免疫調節藥物(如羥氯喹、甲氨蝶呤、環孢素等)也可能影響聽力。

 

早期發現對於改善預後至關重要。某些聽力測試可以幫助早期偵測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聽力損失。然而,儘管在特定頻率下,這些患者的中耳和內耳聽力損失有顯著統計意義,但這些損失不一定達到臨床聽力損失的標準。因此,儘管患者可能未意識到聽力損失,仍建議定期進行聽力評估,以預防未來的聽力惡化。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研究建議 RA 患者應定期接受專業的聽力檢測,以早期發現聽力變化,及時介入,避免進一步惡化。此外並提出一種新的治療策略,包含類固醇、羥氯喹與非侵入性腦部刺激技術,為提供臨床醫師新的治療選擇,改善 RA 患者的聽力損失問題。

 

 

恭喜許醫師!

 

介於 Q1 和 Q2 的期刊,該怎麼思考投稿策略?看看講師的建議:

 

 

 

 

論文寫作 / 臨床研究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聽力特徵之文獻回顧,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做研究、寫論文」有除了生存以外的意義嗎?

 

 

 

00_OfficeHour126_圖片

 

 

答:(蔡依橙)

 

我能理解,多數的同學開始接觸研究跟論文,是因為有「生存」方面的需求。不管是要準備應徵、考專科或者升主治醫師。又或者決定在體系內奮鬥,於是必須達到要求的篇數跟分數,持續升等、取得計畫以營運團隊等。

 

如果今天撇除這些外在的要求,「做研究、寫論文」本身到底有沒有實質的意義呢?

 

有的,而且這個意義很強大,同時也是為什麼整個體系一開始會去要求大家要有論文的原因。

 

 

醫學是一種應用科學,所以……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 問:「做研究、寫論文」有除了生存以外的意義嗎?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