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校長好,最近寫了一篇 retrospective study,也作了多變量校正。不過 reviewer 提到,要我們放上 sample size calculation 以及 power calculation。
想請問校長,一般回溯性觀察研究,真的會去計算 sample size 跟 power 嗎?因為我們這次分析蠻多細項的,都給 sample size 跟 power 大概會列出 14 組。可以不理他嗎?
答:(蔡依橙)
不能不理他啦。你忽視他,他就會生氣,然後 reject 你。

問:校長好,最近寫了一篇 retrospective study,也作了多變量校正。不過 reviewer 提到,要我們放上 sample size calculation 以及 power calculation。
想請問校長,一般回溯性觀察研究,真的會去計算 sample size 跟 power 嗎?因為我們這次分析蠻多細項的,都給 sample size 跟 power 大概會列出 14 組。可以不理他嗎?
答:(蔡依橙)
不能不理他啦。你忽視他,他就會生氣,然後 reject 你。

問:校長好,我是OOO,之前上過論文與簡報課程。最近投稿,reviewer 意見不多,但 editor 問的問題令人苦惱,想請問該怎麼回應。
這是一篇研究導管檢查使用顯影劑與臨床預後相關的研究,因為是多中心研究,editor 要求我們提供所有 X 光機器的製造商、型號、輻射條件、患者劑量等資訊,並放在文章或 supplement 裡面。
這裡頭最麻煩的是患者的等效劑量,因為檢查完,我們沒有抄暴露時間跟劑量數值下來,做下個病人就沒有了。而且其實輻射劑量跟我們的臨床預後研究根本沒有關係,放在文章裡面反而非常奇怪,團隊討論是很想拒絕 editor。
答:(蔡依橙)
千萬不要正面衝突,去跟他說這個無關。
我同意你的說法,他要求的莫名其妙,跟研究主軸也無關。但他就是覺得有關才會問,還寫得蠻精確要你提供什麼,你打他臉,他可以按下 reject 按鈕,這樣的結果對我們不利。

答:(蔡依橙)
我認為不會。
這幾家帶頭的頂尖大學跟醫院,他們的研究量能真的不錯,也有非常多的年輕人表現很好,很多升副教授的論文分數表現,甚至超過現場的教授級評審委員。
說真的,臺灣是一代超過一代。
不過學校職缺有限,如果用一樣的積分標準就給過,學校會持續膨脹,為了因應僧多粥少,所以只好設下新的限制,針對一些年輕人新發展的領域。
但是,臺灣不是每個學校都有實力這樣搞。

問:能有 Office Hour 問真是太好了。老師有個新治療方法,是把兩種治療方法疊加,但個案有點少,只有 9 個病人,預後看似還不錯。要我整理成論文。
不過因為是 single-arm,人數也不多,能有什麼好的切入點去寫嗎?這個主題很多人有興趣,不過目前沒有確定的結果,業界也只有已經註冊的 clinical trials,還沒公開,也沒有其他的 original article。
答:(蔡依橙)
只聽前面,會覺得不太行。但聽到後面,我覺得蠻有機會的。以下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