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介紹
張醫師團隊的研究主要為探討大腸直腸癌患者術後復發的時間點與風險因素,並希望找出如何降低早期復發機率。
大腸直腸癌是常見的癌症之一,過去已有許多方法被用來減少復發風險,然而在台灣,關於直腸癌術後早期復發的研究仍然較少。早期復發通常代表較差的預後,因此研究特別分析了早期復發的時機與相關風險因素。
團隊分析了 2011 年 3 月至 2021 年 1 月間,在其醫院所接受根除性手術的直腸癌患者數據。除了收集患者的初次診斷資料、手術前後的數據以及首次復發的情形,並將復發時間區分為「早期復發」和「晚期復發」。
透過分析數據發現,復發的最佳切割時間點為 8 個月,也就是說,術後 8 個月內復發的屬於早期復發,而 8 個月以後復發的則被歸類為晚期復發。
研究所納入的 131 位患者裡,其中 55 位(41.9%)屬於早期復發,另外 76 位(58.1%)屬於晚期復發。兩組患者在復發後的生存期有顯著差異,早期復發的患者平均生存期為 1.4 個月,而晚期復發患者則為 2.9 個月,顯示早期復發的預後較差。然而,復發時間長短與復發後生存期之間並無顯著關聯(R² = 0.04)。
進一步的分析結果顯示,高齡(70 歲以上)、術前接受放化療、手術中造口(如人工肛門)的創建,以及住院天數超過 9 天,都會增加早期復發的風險。因此,研究建議對術後 8 個月內的高風險患者進行密切的追蹤,以便及早發現復發情形並提供適當的處理。
恭喜張醫師!
關於回溯性觀察研究,你可能也會知道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以及講師對此回覆:「寫了一篇回溯性觀察研究,審閱者要求放上樣本數與 power 值的計算,可以不理他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