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重覆經顱磁刺激治療憂鬱症的長期效應之統合分析,獲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刊登!

 

 

01_AJP_HsuCW_18

 

 

文章介紹

 

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部刺激技術,藉由簡短而高強度的磁場穿透頭顱,在大腦皮質組織中產生電流。過去有許多研究探討以 rTMS 來治療精神疾病,目前美國 FDA 和其他幾個國家已經批准使用 rTMS 對憂鬱症患者進行治療。

 

然而,rTMS 的治療效果可持續多久仍未有定論,而且目前也尚未有研究顯示持續接受 rTMS 治療的患者,其憂鬱症發展是否不同於未持續接受 rTMS 的患者。

 

為了理解這領域的現況,許智維醫師團隊有系統地檢索各種電子數據庫,包括 PubMed、Cochrane CENTRAL 和 EMBASE(從每個數據庫的創建開始,直到 2022 年 10 月),收集在 rTMS 治療結束後至少三個月內的憂鬱評分結果,最終,從 24 篇研究中納入了 911 名患者,進行統合分析,追蹤 rTMS 對重大憂鬱症狀的長期效應。

 

統計後顯示,持續接受 rTMS 治療的患者,在治療後的前五個月憂鬱症狀相對穩定,但之後有上升趨勢;而未持續接受 rTMS 治療的患者,憂鬱症狀也有輕微上升。

 

 

恭喜許醫師!

 

 

臨床研究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重覆經顱磁刺激治療憂鬱症的長期效應之統合分析,獲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為什麼 PGY 寫出論文這麼難?

 

 

QA_96

 

 

 

問:校長好,我自己問了一下學長姐,發現 PGY 就算立志想要在應徵之前生出論文,最後失敗的比例其實不低,而且原因五花八門,當然有人成功,也有人不只成功發表,甚至還連發。請問,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到底 PGY 寫論文,困難在哪裡?

 

答:(蔡依橙)

 

這件事情是個多重因素,如果能夠把每一項因素都處理好,應該是蠻有機會發表的。

 

以下的分析,是來自於許多醫學生或 PGY 時期就來上課的校友,以及詢問我們許多合作的老師,指導過數百名學生,所整理出來的結論。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問:為什麼 PGY 寫出論文這麼難? 已關閉迴響。

問:跟著老師做研究錯了嗎?如何避免應徵住院醫師時沒有論文的悲劇?

 

 

 

office_hour_QA93

 

 

問:校長好,我剛開始 PGY 一陣子,希望在應徵熱門科住院醫師的時候能夠確定有發表,最好能夠有兩篇以上,所以我詢問了不少學長姐,做了一些田野調查。想請問的是,我聽到不少很努力但最後失敗的例子,我該怎麼去避免?

 

像是一位學長在 PGY 開始的時候,就認真找了老師,花了 6 個月的時間,文章終於寫好,他希望能夠盡快刊出,但老師跟他說,OA 期刊雖然快,但水準不好,對自己日後的學術生涯有損,並表示會找一些網頁上公告速度很快的傳統期刊。結果一本審 5 個月退稿,一本審 6 個月退稿,準備應徵的時候,履歷表上還是空空如也。

 

另外一位學姐也是很認真,不過老師的指導經驗有限,方向比較混亂,差不多在 9 個月左右把文章整理出來,他自己也是希望只要刊登在有分數的期刊就好,但老師希望最大化 impact factor,於是從十幾分的期刊開始投下來,連續幾本被退,應徵的時候也沒論文可呈現。

 

他們都很認真,花很多時間寫作,也找了老師,為什麼最後還是沒有發表?

 

答:(蔡依橙)

 

這兩個例子,剛好都說明了幾項各位社會新鮮人在生涯的前幾年,一定會經歷且遭遇的事。我先說兩個最重要的結論:靠別人不如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角度。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問:跟著老師做研究錯了嗎?如何避免應徵住院醫師時沒有論文的悲劇?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靖農醫師團隊,關於鼻咽癌患者使用鼻竇評估量表 SNOT-22 評估生活品質的研究,獲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刊登!

 

 

01_CMR_WuCN_08

 

 

文章介紹

 

因目前缺乏評估鼻咽癌(NPC)患者耳鼻喉相關生活品質的工具,吳醫師團隊預計評估鼻竇評估量表 SNOT-22 是否適用。研究邀請了在 2019 年至 2022 年間,經過標準治療並在其機構接受追蹤的 NPC 患者,參與臨床訪問研究。

 

所有參與者在分組後,完成 SNOT-22 和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7,團隊對 SNOT-22 的分項進行了確認性因素分析(CFA),並進行各種效度和信度測試。

 

研究一共收入了 275 名患者,其中 84 名為女性(30.5%),191 名為男性(69.5%),平均年齡為 54.1 歲。在這些患者中有 171 名為晚期癌症(62.1%),260 名接受化學放射治療(94.5%)。主要放射治療與問卷完成之間的中位數間隔為 50 個月(四分位間距:29-93)。

 

CFA 模型由五個因素構成,包括 SNOT-22 的鼻部、耳部 / 臉部、睡眠、功能和情緒領域。SNOT-22 領域評分的內部一致性和重測信度良好。此外,根據疾病復發狀態,SNOT-22 總分和領域評分的已知群體效度良好。

 

吳醫師團隊的研究,有助於評估鼻咽癌患者在耳鼻喉相關生活水準方面的狀況,提供臨床醫護更深入了解患者需求,進而改善治療和護理方式,以提升其生活品質和治療成效。

 

 

恭喜吳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吳靖農醫師團隊,關於鼻咽癌患者使用鼻竇評估量表 SNOT-22 評估生活品質的研究,獲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應徵住院醫師,需不需有論文?我聽到兩種不同版本的說法,現在好徬徨!

 

 

 

01_OfficeHour_94

 

 

問:校長好,有件事情我真的不太確定該怎麼去思考跟看待,想請問你的意見。

 

進醫院後有聽到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很多醫學中心的老師們看不慣現在年輕人臨床都還沒學好,就整天寫論文的風氣,所以在招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論文不見得會加分,他們希望的是全人評估,能夠收進可以一起當同事的住院醫師。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因為評鑑跟醫院本身的要求,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是剛性需求,偏偏有這種能力的人又很稀缺,所以能夠有發表,證明自己有學術寫作的能力,在多數的醫院其實是會加分的。

 

我現在雖然離應徵還有兩年,但我也知道,寫論文需要時間。到底我該不該去發展學術寫作的經驗,並充實自己的履歷?

 

答:(蔡依橙)

 

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這兩種說法都存在,也都沒有錯,但他們會適用於不同的醫院。

 

招收住院醫師絕對是一個全人評估的過程,你論文再多,但人很難相處,而且面試的時候看起來氣場就與主考官不合,那是不可能會被錄取的。

 

但相對來說,如果兩個人不管在各方面都各有千秋,面談過程也沒出明顯的問題,科部又有發表需求,當然是有發表,證明自己有學術寫作能力的人比較吃香。

 

書面審查的部分也會有差別,論文只是一個記錄,他真正代表的是你對這個科別是不是有持續性的興趣,是不是專心致力於發展這方面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對於醫學生 PGY 來說,寫論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事實上對主治醫師也不容易),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就能夠克服困難的事情,那麼住院醫師訓練期間給你一些更有挑戰性的臨床訓練,學習新技術,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問:應徵住院醫師,需不需有論文?我聽到兩種不同版本的說法,現在好徬徨!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