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蘇祐立醫師團隊,關於組織變異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轉移性尿道上皮癌患者之預後影響研究,獲 BMC Cancer 刊登!

 

 

01_BMCC_SuYL_12

 

 

文章介紹

 

儘管純尿道上皮癌(pUC)的治療指引已經確立,但變異型尿道上皮癌(vUC)的患者仍在面臨有限的有效治療選擇。對於 vUC 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的療效依然存在不確定性,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因此,蘇醫師團隊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的多中心研究,以探討 ICI 在台灣 pUC 或 vUC 患者中的療效,團隊使用單變量邏輯迴歸分析評估整體反應率(ORR),並使用 Kaplan-Meier 分析,來檢視整體生存(OS)和無進展生存(PFS)。此外,採用了單變量和多變量 Cox 比例風險模型來進行數據分析。

 

研究最終納入了 142 名患者(116 名 pUC、26 名 vUC),與 vUC 患者相比,pUC 患者的 ORR 稍微更高。在所有患者中,12.9% 的 pUC 患者在接受 ICI 治療後達到完全缓解(CR),而 vUC 患者則沒有達到 CR(p = 0.05)。

 

當比較 pUC 或 vUC 患者時,無論是 PFS 或是 OS,都沒有顯著差異。在分組分析中,接受第一線 ICI 治療之 pUC 患者的 OS,明顯優於 vUC 患者。由此可知,單獨使用 ICI 是一種對於轉移性 vUC 患者可行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恭喜蘇醫師!

 

除了提供學員寫作與統計的基礎能力,新思惟更提供課後 Office Hour 的管道,而投稿過程中常遇到的 revision 問題,便是校友們經常會向校長詢問的,如最近剛有同學來問的「如何看待 major revision,是否代表有機會能被 accept?」新思惟不只教大家研究必學的知識與技術,更協助學員課後卡關時能解決問題,邁向成功發表之路。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快訊] 蘇祐立醫師團隊,關於組織變異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轉移性尿道上皮癌患者之預後影響研究,獲 BMC Cancer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評估頸部二次手術治療慢性腎臟病患者之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效果,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01_WJS_LiangTJ_15

 

 

文章介紹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導致心血管併發症,提高死亡風險。這時,副甲狀腺切除術被視為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可以改善症狀並減少心血管死亡風險。然而,一些患者在初次副甲狀腺切除術後,可能會出現復發或疾病持續的情況,尤其是在頸部區域,由於難以探查,二次手術具有很高的併發症率,因此具有挑戰性。

 

梁宗榮醫師團隊想評估,在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行頸部二次手術的效果。研究收入了 26 名患者,針對這些患者的手術情況、手術後的生化指標變化以及術中甲狀旁腺激素測量的結果都進行了分析。

 

從這項研究可以看出,頸部二次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其中有 21 名患者成功切除。另外,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手術過程中甲狀旁腺激素(PTH)的下降幅度與手術切除是否成功有關。而這項研究中,觀測術中甲狀旁腺激素(PTH),下降超過 70%,可以預測切除手術成功的機會很高。然而,73.0% 的患者在二次手術後,出現了嚴重低鈣血症。

 

整體來說,二次手術是具有挑戰性且併發症發生率較高的選項,且醫師的手術能力、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醫療管理,都會影響手術的成功機率。但對於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仍然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

 

「內視鏡甲狀腺手術」是梁宗榮醫師的專長,過去梁醫師針對這個領域,從手術方式到技術創新,都曾發表過相關論文,證明了他在「內視鏡甲狀腺手術」領域的卓越技術,也協助世界各地的醫師,快速上手這個技術。

 

 

而有醫療行為,就有研究的空間,收集過去的文獻,整理對病患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持續精進自己在專長領域的技術,讓醫療的過程更順遂,是很好的研究切入點。

 

 

恭喜梁醫師!

 

 

臨床研究 / 技術發表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評估頸部二次手術治療慢性腎臟病患者之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效果,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3 / 10 / 15(日)報名截止

 

 

thanks-01

 

 

非常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

 

2023 / 10 / 15(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已報名截止。

 

如果您對我們的各種工作坊和活動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2023 / 10 / 15(日)報名截止 已關閉迴響。

問:PGY 做研究須知的論文投稿那些事:花點小錢投 OA 但至少有分數的期刊,還是乾脆投非 SCI 的期刊?怎麼知道雜誌審稿的時間,讓投稿效率最佳化?

 

 

 

 

QA_97

 

 

這次是一位 PGY 同學詢問了許多投稿細節問題,對於校友們應該蠻有幫助,資深校友們也能理解目前 PGY 的真實狀況與內心的各種考量,一併整理供各位參考。

 

 

問:老師您好,我是前年有參加您研究工作坊的醫學生,也很幸運在今年 PGY 時,成功投出屬於自己第一篇!參加課程真是正確的決定🙏 這次想在 Office hour 請問的問題比較多,請多包涵。明年十月 apply。

 

首先是,有一篇新文章寫完了,但我必須承認自己也知道這篇比較是臨床意義不那麼大的作品,有點是為了寫而寫,這種情況下如果投 2-3 分左右的傳統期刊屢屢碰壁(已經兩個失敗了),老師會建議花點小錢投 OA 但至少有分數的期刊,還是乾脆投非 SCI 的期刊?或是老師認為只要是完整的作品,至少都能投到有 SCI 的期刊,只是需要多點耐心呢?

 

答:(蔡依橙)

 

連續被兩本傳統期刊拒絕,並不一定要對自己的稿件失去信心,這主要的問題是,現在全世界的稿件持續增加,傳統期刊的刊登量會被紙本篇幅限制,如果他最近「已經接受但還沒有刊出」的稿件,都已經排隊超過一年了,現在再接受新稿件的比例,就會變得非常非常低,不代表你的稿件是不好的。

 

為寫而寫的稿件,在科學研究界其實並不少見,但只要你有做出一些原創性的整理,事實上都是有價值的。只是可能目前這個價值連你自己都沒有發現。(發現者覺得沒用,但後來的人發現有其大用,事實上科學史上這樣的事情不少喔!)所以只要是方法學沒有明顯錯誤,都值得持續投稿。

 

不過,因為同學目前剩下大約一年就要應徵,應徵的時候你必須提出書面審查,也就是自己的履歷,我個人會建議你還是投稿到跟你這個主題相關領域的 OA 期刊,盡快刊出,讓自己的出版列表稍微豐富一點,這樣在應徵的時候會比較有內容給人家看。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問:PGY 做研究須知的論文投稿那些事:花點小錢投 OA 但至少有分數的期刊,還是乾脆投非 SCI 的期刊?怎麼知道雜誌審稿的時間,讓投稿效率最佳化? 已關閉迴響。

問:Desk review 一般怎麼審核,撇開格式問題,什麼情況會順利進入 peer review?什麼情況下,reviewer 審完會勾選「未定」這個選項,editor 會怎麼看待這個決定?

 

 

QA94

 

 

答:(蔡依橙)

 

我想同學會問這個問題,應該是投稿到傳統期刊社。傳統期刊社現在狀況非常不透明,在編輯室這邊,他們到底挑哪些文章直接壓在桌上不處理,又挑哪些文章送給審閱者,幾乎沒有任何公開訊息。

 

在我自己協助經營傳統期刊的經驗中,因為優質的審閱者是稀缺資源,不是每一個稿件都可以得到這樣的待遇。會得到「投稿後直接轉送給審閱者」這樣待遇的,通常有幾種稿件。

 

首先,當然是老闆有交代、主編有交代的特殊稿件。其次,就是作者或機構有頭有臉,標題一看就知道是很重要的研究的。第三,則是熱門主題但沒那麼石破天驚的一些研究。最後,則是主觀認定這篇會增加期刊引用數的文章,好的 review 跟統合分析,就是這一類。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問:Desk review 一般怎麼審核,撇開格式問題,什麼情況會順利進入 peer review?什麼情況下,reviewer 審完會勾選「未定」這個選項,editor 會怎麼看待這個決定?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