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孟格醫師團隊,分享 IgG4 相關性腎臟疾病影像,獲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刊登!

 

 

01_ARD_TsaiMK_10

 

 

文章介紹

 

IgG4 相關性腎臟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間質性腎炎,或者是腎小球腎炎,其中前者較為常見。IgG4 相關間質性腎炎的組織病理特徵,是間質和小管呈現炎症浸潤,IgG4 陽性的漿細胞增加,且有顯著纖維化。

 

蔡孟格醫師與其團隊,分享一例病患,之前有腦梗塞、糖尿病和 IgG4 相關性疾病的病史。兩年前他有接受過化療。最近一周出現食慾不佳的情形,體檢報告發現雙腿有 1 級水腫。

 

此類患者的 CT 檢查,常可看到雙側腎臟多發性低密度的病灶。需要透過病理結果、血清指標、影像學及其他器官表現形式的綜合分析,才能確診。治療方案,主要是類固醇單一藥物,個別病患可配合 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治療後評估經常顯示腎功能穩定或改善。

 

文中對於 IgG4 相關腎臟疾病的做了背景知識整理,並提供完整的標本照片、電腦斷層影像,對於疾病本身也做了很好的整理,並且順利被頂尖期刊接受刊登。

 

 

恭喜蔡醫師!

 

想投稿 image study 有限制影像類型?另外醫院升等時能被接受嗎?來聽聽看黃志生醫師怎麼說。

 

 

 

 

臨床發表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10110 (日) 第十七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蔡孟格醫師團隊,分享 IgG4 相關性腎臟疾病影像,獲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葉長青醫師團隊,關於透過乳汁和尿液中的碘濃度,評估哺乳期婦女和母乳餵養嬰兒的碘營養狀況之研究,獲 Nutrients 刊登!

 

 

01_nutrients_YehCC_11

 

 

文章介紹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懷孕和哺乳婦女每日攝取足夠的碘,以確保胎兒和嬰兒的生長、神經發育。然而,在現有分析台灣哺乳期婦女碘營養狀況的研究中,即使得知母乳餵養可能導致碘的流失,卻對於碘營養的評估不甚精確。

 

一般情況下,可以分析尿液中的碘濃度來評估碘營養狀況,例如:當濃度大於或等於 100 微克 / 升時,表示碘充足。但是,這個標準並不適用於哺乳期婦女,由於碘會進入乳汁中,而不全然排入尿液裡,使得用尿碘濃度(UIC)來評估碘攝取變得複雜。

 

根據近期的統合分析指出,母乳餵養嬰兒的碘營養狀況,可以透過乳汁中的碘濃度(BMIC)來反映。若是僅評估母親的 UIC,可能會產生誤導,且 BMIC 和 UIC 之間的相關性在文獻中並不總是一致。

 

為了找到更準確的方法來評估哺乳期婦女和母乳餵養嬰兒的碘營養狀況,葉長青醫師團隊招募了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哺乳期婦女(2021 年 8 月 至 2023 年 2 月),請每位參與者在同一天提供隨機抽樣的尿液樣本、兩個乳汁樣本、一個血液樣本,並完成一份飲食頻率問卷。

 

從樣本分析中得知,參與的 71 名婦女,UIC 中位數為 91.1 微克,呈現碘狀態不足;然而,BMIC 的中位數為 166.6 微克,表示透過母乳供應的碘量對哺乳的嬰兒是足夠的。由此可知,評估碘營養狀況,不僅要看母親尿液中的碘濃度,還要關注乳汁中的碘濃度。

 

研究還進一步發現,BMIC 與 UIC、肌酸酐和 24 小時尿液碘排泄量呈正相關,但與 UIC 或甲狀腺刺激激素無關,且不食用乳製品和多種維生素的婦女有較低的 BMIC 風險。

 

這項研究幫助人們認識懷孕婦女和哺乳期間碘營養狀況,並指出僅測量母親的尿碘濃度可能不足以評估碘攝取,還得進一步分析母乳碘濃度,方能確保懷孕和哺乳婦女以及她們的嬰兒獲得足夠的碘。

 

 

恭喜葉醫師!

 

講師通常怎麼找主題,是來自臨床上遇到的問題,還是讀 paper 時得到的靈感?來聽看看黃志生醫師的建議: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1023 (日) 第八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葉長青醫師團隊,關於透過乳汁和尿液中的碘濃度,評估哺乳期婦女和母乳餵養嬰兒的碘營養狀況之研究,獲 Nutrient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在選擇指導老師,或者選擇一起工作的團隊,校長有什麼建議嗎?

 

 

 

 

Officehour_98

 

 

答:(蔡依橙)

 

在選擇指導老師以及一起工作的團隊長官的時候,有一個蠻好的評估指標,就是:他到底怎麼回饋你的內容。

 

給學生或同事的回饋,你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會發現它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簡單的主觀評價,像是:你這張圖做得很醜欸。你這篇文章寫得不好。我覺得你這篇不行。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問:在選擇指導老師,或者選擇一起工作的團隊,校長有什麼建議嗎?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非侵入性腦部刺激,治療創傷性腦損傷患者憂鬱症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ChangCH_21

 

 

文章介紹

 

在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中,創傷性腦損傷(TBI)的發病率在全球最高,不僅會導致殘疾和死亡,還會引發多種精神問題,包括:憂鬱症、廣泛性焦慮障礙、創傷後壓力症和廣場恐懼症等等,更有研究指出 TBI 患者有較高的自殺意念和自殺嘗試。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療方法來面對 TBI 患者的憂鬱情況。

 

談到治療憂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時,非侵入性腦部刺激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兩種技術:「重複性經顱磁刺激」(rTMS)和「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它們透過在腦部施加輕微的電流或磁場,來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

 

為了評估 rTMS 和 tDCS 這兩種技術對 TBI 患者憂鬱症狀的療效,張俊鴻醫師團隊全面檢索於 2023 年 1 月 28 日之前,在 PubMed、Cochrane Review 以及 Cochrane Central 等資料庫,並使用隨機效應模型評估治療效果。

 

這篇研究一共統合 10 個試驗(包含 234 名參與者;8 個 rTMS,2 個 tDCS),發現非侵入性腦部刺激相對於模擬治療,在緩解憂鬱症狀方面效果較好;其中 rTMS 表現相對出色,而 tDCS 的結果則不確定。而且,治療次數、治療強度或總劑量無相關性。

 

張俊鴻醫師團隊的研究指出 rTMS 治療後效果雖顯著,但在介入後 1-2 個月內有所減弱;然而,對 TBI 患者而言,不失為短期緩解憂鬱症狀的治療方法。此外,關於非侵入性腦部刺激相關的不良事件很少,幾乎沒有嚴重後果,再次確認它的治療安全性,為醫療保健提供一個有價值的治療選擇。

 

 

恭喜張醫師!

 

自從掌握統合分析這項工具之後,研究開啟另一條產線,學術進入量產階段。即使大環境無資源,只要一台電腦連上網進行文獻搜尋,也能成功做出自己的研究。

 

 

臨床研究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51227 (日) 第六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非侵入性腦部刺激,治療創傷性腦損傷患者憂鬱症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煥然醫師團隊,研究台灣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與嚴重程度,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01_JFMA_LinHJ_02

 

 

文章介紹

 

儘管過去的研究證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是缺血性中風的獨立風險因素,但尚未完全確定缺血性中風患者與 OSA 的相關性。因此,林煥然醫師團隊想調查台灣缺血性中風患者中,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並識別相關風險因素。

 

研究收入 103 位缺血性中風患者,進行了多項睡眠檢查,記錄了睡眠參數,包括睡眠效率、睡眠階段、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和氧飽和度指數,進行了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林煥然醫師團隊發現,中風患者中有高達 91.2% 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中 70% 屬中重度。統計分析更發現,65 歲以上病人較年輕病人,風險有顯著增加。

 

林煥然醫師團隊的研究,證實中風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極為普遍,尤其老年病人。所以建議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應該儘早接受睡眠檢查篩檢,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後應積極治療,以降低風險。

 

另外,台灣健保給付不包含 OSA 的治療,一些醫師與患者可能對這種疾病不太重視,錯失 OSA 的診斷和治療時機。也因為 OSA 會增加中風風險,但診斷不易且易被忽視,很值得考慮修改健保政策,將 OSA 治療納入給付範圍。

 

這篇研究之前,林醫師其實也針對「持續正壓呼吸,能否降低睡眠呼吸中止患者之中風機率」進行探討與統合,研究過程中,也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討疾病的相關,並根據臨床上的觀察,提供政策的改進方向,是很務實的臨床研究主題。

 

 

恭喜林醫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20109 (日) 第十九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快訊] 林煥然醫師團隊,研究台灣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與嚴重程度,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