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嘉義長庚 神經外科 鄭群鈺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鄭群鈺醫師研究論文,獲 Neurological Research 刊登!
一篇投稿不順的文章
收到新思惟團隊通知我有文章在 PubMed 上登出的消息時,令人訝異、也感到受寵若驚。這篇文章其實命運多舛,由於一些研究條件上的限制,投稿過程一直不太順利。
譬如投稿到某期刊的 revision 過程中, 7 位 reviewers 中,有 6 位已被說服並給了正面的評價,以為再一次 revision 就會過關,結果收到的回覆竟是 rejection!而這一來一往已耗掉半年多的時間。
當下除了傻眼之外,心情還蠻沮喪的。因為研究時效性的關係,一直有相關的研究登出來,想想可能沒機會了,加上臨床工作及研究所課業繁忙,就把文章擱置了下來。
這文章牽起了我跟新思惟之間的緣份
去年 11 月同事告訴我新思惟開了《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的課程,心想我的研究之路如此坎坷,在醫院裡雖然不時跟同儕或師長討論相關問題,卻也找不出自己的癥結到底在哪?不如去聽聽大師們的分享和建議吧,死馬當活馬醫!
課後依照所學再投稿,大不相同。
上過課後,我照著老師上課所分享的經驗把自己的文章修改過一次,投稿了這本期刊,沒想到這次很順利的就被接受了,新思惟到底對我的文章施了什麼魔法呢?
首先,吳昭慶學長點醒我,過去我投稿時一直在修改 discussion 的部份,卻沒發現我的 title 和 abstract 並不吸引人。這次我修改 title,再把 abstract 精簡一番、凸顯重點。圖片則在上課時就請蔡校長指導,按照校長建議的方式修改。至於文章的其他內容其實沒什麼更動,但投稿後的命運卻完全不同!
在 revision 的過程中,我也用了蔡校長在課堂上親授的技巧來回應,讓 reviewers 對我的回覆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不會像之前一樣毫無章法,於是 revision 也很快就過關了。
減少試誤學習的時間,物超所值的課程。
我太太那時也有一篇文章投稿不太順利,我便跟她一起修改 topic 和 abstract,沒更動其他內文,居然也很快地被 accept,而且登出的期刊之 impact factor 還比我高呢!太太贊許這堂課有一人上課兩人補的效果,物超所值,當初被質疑花那麼多錢去上課的疑慮也一掃而空了。
其實在醫院被臨床、教學、和研究的壓力追逐下,能看到讓自己寫的文章被接受,也不失為一種小確幸和繼續努力的動力。
過去在學刀的過程,總是有師長在旁指導開刀的技巧;但是在學習寫論文的過程,卻缺乏這種經驗的傳承,得靠自己摸索。還好有新思惟的課程不吝給予分享,讓我們這些新手能有跡可循,縮短了我們試誤學習的時間,真的非常感謝!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