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logy Video Podcast 跨國線上訪談初體驗

 

作者:台大醫院 復健部 吳爵宏 醫師
相關文章:
[快訊] 吳爵宏醫師獲頂尖期刊 Radiology 邀請,接受跨國線上訪談,錄製 Video Podcast!
[快訊] 吳爵宏醫師 original research,獲 Radiology 刊登!

[心得] 登上高分期刊 (impact factor > 5) 的經驗分享

 

 

02_20160321_1

 

 

根據不是很嚴謹的統計,我是台灣第二位在 Radiology Podcasts 露臉的研究者,非常感謝我的研究啟蒙老師王亭貴教授,提供我這個機會磨練。由於從沒接受過這種線上即時英文訪談的機會,也私下請教蔡依橙校長該怎麼準備,感謝校長百忙之中給了許多實用的建議。

 

以下我分別就「事前準備」、「實際上場」與「事後檢討」三個面向,與大家分享。

 

 

事前準備

 

地點選擇:訪談時間是台灣時間晚上九點,考慮到在家接受訪談可能會被小孩亂入,且網速不夠快,決定留在醫院辦公室連線,辦公室門口也貼上「視訊會議中,請勿打擾」的字條。感謝太太在家辛苦地陪伴小孩,讓我能專心參加訪談。

 

空間擺設:由於筆電的視訊鏡頭品質不佳,特地去買了外接視訊鏡頭含麥克風,並使用 Skype 軟體測試影像及收音狀況。也聽了蔡校長建議,在背景擺上一些獎狀和演講感謝函,增加專業感。

 

(燿編按:吳醫師曾於《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統計製圖大賽,以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簡報設計大賽得獎,就是圖中書櫃上層的兩張獎狀。)

 

 

02_20160321_2

吳爵宏醫師使用道具比喻超音波彈性造影在肌肉骨骼系統的應用,並於後方放上獎狀、感謝函。

 

 

內容準備:看了過去的 podcast,大多題目不出「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這樣的研究結果對臨床有什麼進一步的應用」,因此還是針對這兩個問題寫了一份草稿。事實證明,訪談中最不卡關的內容,都是事先有準備的這兩個部份。

 

嗓音準備:當時剛從重感冒恢復,除聲音沙啞外只要一講話就咳嗽,因此前三天就開始吃類固醇加可待因。當天的晚餐選擇清淡的飲食,飲料也只喝開水,避免咖啡和可樂等。(橙編按:做到這種程度,成功實在不是偶然!)

 

 

實際上場

 

正式訪談前,deputy editor 表明他對超音波彈性造影在肌肉骨骼系統的應用不熟,讓我安了不少心 XD

 

由於怕自己口語不能完全表達研究結果,我特別準備了道具來比喻,演示完畢 deputy editor 有笑,看來效果不錯。

 

訪談結束後,工作人員說,我們這組來賓非常不錯,一鏡到底沒有 NG,節省她們不少時間(原來可以 NG 啊?那我剛剛那些吃螺絲的地方可以重來嗎?)

 

 

事後檢討

 

練習再練習:雖然事先並不提供訪談題目,但圍繞研究本身仍能準備一兩段相關介紹,事前多念幾次常保平安,可增進訪談時順暢感,進而減少緊張。

 

接球有技巧:Deputy editor 問了兩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我太耿直,說這不是我的專業,沒辦法回答,相較之下另一位研究者並沒有正面回答,話鋒一轉卻繼續講自己的研究,雖然跟原問題一點關係都沒有,不仔細聽內容,感覺反而專業許多。

 

身體要穩定:Radiology Video Podcast 會合併視訊,讓所有與談人員同時出現在同一畫面,因此每位與談人員的畫面面積不大。由於英語非母語,我不自覺用了太多身體語言,以致我的頭不時跑到畫面外,且搖頭晃腦看起來也不夠專業。

 

準備逐字稿:我以為 Radiology Video Podcast 逐字稿會事先寄給作者看過,結果卻是直接上線!可能由於我的口音問題,逐字稿有許多錯字,事後若能準備逐字稿給對方,能減少自己研究被誤解的機率。

 

 

02_20160321_3

 

 

以上一些經驗分享,提供給未來有類似機會接受訪談的朋友參考,希望台灣能有更多學者被世界看見!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