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困境,串起全世界的專家一起研究。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吳易澄醫師、曾秉濤醫師參與團隊關於藥物治療與預防譫妄的統合分析,獲 JAMA Psychiat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170311_0386

 

 

譫妄症狀(delirium)是臨床醫師非常頭痛與困擾的一個症狀,每當這個問題出現時,就是給臨床醫師一個重大警訊:病人要開始出狀況啦!

 

然而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目前卻沒有明確有用的治療方式,可以處理患者,我們往往只能用「證據不充分」處理病人,而且還要附加一句話:這個治療有可能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這種高風險的作法,比踩鋼索還更危險!

 

 

全台從南到北大合作

 
這樣的臨床困境造成許多醫師困擾,如果有個研究能夠克服這個問題,相信很多醫師會很有興趣一起加入幫忙共度難關,事實上也真是如此,在蘇冠賓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和全台灣各地醫療院所的醫師一起通力合作,我們的夥伴來自三總系統、台大系統、榮總系統、長庚系統、中國醫大系統、以及高醫系統(依照緯度排序)。當然,除了醫院體系之外,也有像我們這樣來自診所的游離分子(或是要稱之為:散兵遊勇系統?)。

 

而各位醫師的臨床專業科系組成也非常複雜:精神科(7)、神經內科(2)、復健科(1)、牙科(1),可說是全台菁英大集結呀!透過這樣各科對於譫妄症狀的了解與背景知識,我們一起共同沙盤推演各種可能被問到的問題,並且事先做好分組比較以及預設討論,果真,這些問題都一一被審核者提出來,好在大部分事先都有預設好回應方式,才能在很短的限定時間內投稿回覆!

 

 

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

 

這篇文章最令人興奮的地方,不只是我們聯合了全台各地的菁英一起完成,更包括找了許多世界友人一起來共襄盛舉!透過蘇冠賓教授和林博彥教授的人脈,我們找到了來自加拿大、英國、日本的友人們一起修改文章,除了英修問題之外,還把一些常見的臨床盲點補上,例如文獻搜尋關鍵字的修正等。

 

透過這樣一來一往的修改,從中學到了更多統合分析的技巧,讓文章能夠更加的完美!(也順便讓我多學了幾句優美英語的用法,省了去補英語的時間。)

 

 

透過研究,串起世界各地友誼的橋樑。

 

這篇統合分析的完成,除了帶給臨床醫學一個新的治療方向與指引之外,另一方面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機會:建立起世界各地的友誼橋樑!我們在後來幾篇的研究之中,也都和這幾位世界友人保持聯繫,透過他們的協助,更快發現之前研究的盲點,藉此讓研究能更趨完美,能有一個堅實的證據等級!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