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卡關且重要的論文,就趕快報名吧!

 

作者:馬偕醫院 皮膚科 蔡逸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蔡逸群醫師關於纖維角化瘤手術後之統計分析論文,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刊登!

 

 

01_IJD_TsaiYC_01_share

 

 

我的第一篇 original article

 

首先當然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吳育弘醫師,從論文的研究動機發想、IRB 送審、整理資料、拍攝病理照片、論文撰寫及投稿,指導老師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協助,帶我這初心者進入學術論文的殿堂。

 

 

最超值的上課方式

 

新思惟的小班工作坊 CP 值最高的部分,就是帶著手上卡關、且重要的任務來上課。因為卡關,不用特別思考就可以問出滿滿的問題;因為卡關,直接把自己論文的圖表帶來實作,時間一點也不浪費(摸蛤仔兼洗褲);而且作業上傳新思惟之友時,常會有熱心校友提供寶貴意見,更是意外的收穫。(在此再次感謝薛元毓醫師,對於圖片的建議。)

 

 

課堂中實用的部分

 

吳昭慶醫師在課堂中,把每一個段落該寫的重點都用範例論文詳細說明。因此最佳應用方法就是把吳醫師上課所提,一一對應到我自己的草稿去作修改,立馬變成邏輯清楚、不拖泥帶水的論文。

 

校長則介紹如何與 reviewer 攻防,相當精采。強烈建議在校長講解時,快速拍下投影片,有些字句修改一下、就超好用。不過有的雜誌 response 部分只能直接貼上文字,無法上傳附件 word 檔、或貼上表格,因此要特別注意。有次我用表格方式回覆 reviewer,就因為沒注意到這一點而造成貼上的表格無法呈現,最後需重新排版的結果。

 

 

課程亮點

 

吳醫師教我們以 3-ations 來思考研究主題,對未來很有幫助。因為手上文章過關後,下一篇呢?永遠都會有老師提供素材嗎?進一步還有心理層面的為何而寫,或許是為了升等、為了考專科,但這些都不是可以支持很久的答案。

 

Innovation、Indication、Complication 是我們埋首於繁忙臨床工作的指引燈,也能為研究賦予意義。以這篇纖維角化瘤文章為例,老師從臨床工作中發現有些病人的病灶並不是出現在手腳指(digit) 的位置,所以請我作個整理,看看有沒有機會發表。

 

 

投稿就是被退稿的開始

 

我透過醫院的病理資料庫發現台北淡水馬偕有 99 個 cases,而 PubMed 上最大的一篇 series 是 1985 年發表在 JAAD 的 50 cases,後面都是小型 case report。

 

一開始我還在想,哇!我的 sample size 是他的兩倍耶,那真的可以來整理一下。於是我著手整理個案,並發現約有 20% 病灶位於 non-digit area。接著匯入新竹分院的個案,最後總共有 124 cases。

 

但投稿之後呢?之後就是被退稿的開始……

 

 

從審閱者及讀者角度進行反思

 

回想事前準備工作及撰寫文章過程,我花了非常多時間在整理病例、畫圖、製表,所以自己會覺得寫出來的東西很重要。

 

但若是跳出框架,把自己當成是在聽 journal reading 的聽眾,就會覺得這有什麼重要的?一個良性腫瘤不就切掉就好了,誰關心它長在哪?既然不會影響臨床治療方式,那真是篇好無聊的論文喔。

 

 

論文修改方向

 

可是頭都洗一半、花了那麼多時間,難道摸摸鼻子就放棄嗎?當然不是,我想了一整晚,終於想到對皮膚外科醫師來說,重要的是手術好不好作?怎麼做?成功率高不高?復發率高不高?

 

(橙編按:沒錯!就是這樣!)

 

所以我改成分析不同部位的復發率;挑選根部深長的纖維角化瘤個案之手術照片放進論文,提醒手術醫師要切除整個根部,以減少復發率。終於,這篇文章被接受了。

 

下次我在挑選論文主題時,一定會先想好是否能提供 3-ations 有關的重要臨床意義,謀定而後動方能減少走冤枉路的機率。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726 (日) 第五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