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思惟讓 reviewer 看見你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主要情感性疾病」與「躁鬱症」患者的周邊 IGF-1 濃度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e 刊登!

 

 

SPEAK_20150425_0928

 

 

令人趨之若鶩的主題

 

這篇文章是我大艦巨砲系列中的第二篇(請見前文 music therapy and schizophrenia 心得),事實上,情感性精神病(包含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與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 等)在目前精神臨床研究上吸引了非常多臨床研究者的目光,因為這類疾病的病因目前仍然理解很有限,其病理生理學目前假說眾多,更遑論診斷與治療上面的極限,這些問題都讓研究者很困惑。

 

現在已經有許多臨床研究發現,有多種神經滋養因子分泌異常,會造成這類情感性精神病的發作,而這些神經滋養因子中又以 BDN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最廣為人知,許多雜誌與主編看到這個主題馬上趨之若鶩:快搶呀,這會讓我們雜誌增加很多 citation 的呀!

 

 

何苦增加你這一篇呢

 

相較之下,其他種類的神經滋養因子就可憐的多,吸引的目光有限,研究就更有限了。在爹不疼娘不愛的情況下,這些神經滋養因子的研究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益發沒人想去了解他們的運作原理,自然吸引到的 citation 就更少,雜誌就更不願接受了。

 

IGF-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正是箇中翹楚,光看名字就不覺得它在神經精神醫學中會有什麼角色,一般乍看之下只會認為這東西應該跟新陳代謝或內分泌科比較有關係,然而近期漸漸開始有些研究者注意到它在情感性精神病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它與氧化壓力之間的關係更是值得一提。

 

近來的證據發現,情感性精神病患者體內的氧化壓力有顯著升高的現象,而 IGF-1 在氧化壓力異常時也會跟著出現變化,因此兩者之間是否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性就是吸引研究者的地方!

 

但是如果僅只有這樣子,勢必不會得到 reviewer 的青睞,而無法讓他們首肯發表在期刊上,因為抗氧化的因子與相關文章這麼多,我還得頂著老花眼審你的文章,何苦增加你這一篇呢。

 

 

用新思惟讓 reviewer 看見你

 

在新思惟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中,老師教到,reviewer 在意什麼、reviewer 想看什麼:他們想看的是亙古大作,名家之手;reviewer 討厭什麼、reviewer 厭惡什麼:菜味,滿滿的菜味呀,單兵你抖一下,菜蟲都掉下來了!如何讓 reviewer願意看你的文章、讓 reviewer 一看再看,恨不得馬上接受你的文章,就是作者需要去揣摩、去思索的課題,你空有好的題材,但是沒有辦法將心比心 reviewer的想法,恐怕還是沒辦法讓世界看到你!

 

適當的行距、字型、排版、製圖、title / abstract,這些都是新思惟課堂強調的,也都是讓 reviewer 第一眼就被抓住的重點,當 reviewer 第一眼被抓住之後,要能引他入勝:不能寫你所想寫,而是要說他所想聽的內容!

 

 

將心比心,躍上國際。

 

在這篇文章中,是我首次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思考文章該如何編排,如何美工,如何引文,以及如何強調本文的重要科學意義在哪裡,嘗試將心比心,嘗試同理 reviewer,而非站在 reviewer 的對立面,這才感受到:「X,原來審一篇文章這麼痛苦呀,我的文章實在太差了,難怪以前的文章被拒絕這麼多次!」

 

痛定思痛將以往的壞習慣改正後,這篇文章竟然獲得了以下回應:「這篇文章基本上內容無可挑剔,唯一想問的是:可否解釋一下你為什麼寫這篇文章?以及有必要寫這篇文章的理由?」整個修改過程中只有這個地方需要修改,而且只要加上自己的心得就好,其實是非常罕見的。

 

終於,這篇文章就這樣順利的過關。看來,同理心還是很重要的,讓 reviewer痛苦的同時,也就是你的痛苦!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