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醫院 新竹分院 李孟如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孟如醫師原著性論文,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我的論文寫作困境
「寫出論文、投稿、刊登」這三部曲,我的經驗並不順遂。早期的病歷報告,經過老師的潤飾後被接受,但一直不瞭解箇中關鍵為何?
說到原創論文的經驗就更慘烈了,屢投屢敗。老師和學長姐安慰我:「被退稿乃兵家常事。」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一投再投,投個十次是司空見慣,歷經好幾年的歲月也不以為意。只是,沮喪無力的感覺逐日累積。夜深人靜時,忍不住會想:「我就這麼不會寫論文嗎?」
曾有學長跟我分享時告訴我,當你寫超過 10 篇論文時,你就會「知道」如何寫論文了。我想像,若有 10 篇論文在進行,而每一篇平均被退稿 10 次以上,以我的心理素質,恐怕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想到這,實在不寒而慄。(橙編按:真的,青春有限,被接受要趁早!)
報名工作坊、投資自己。
想過要放棄,但不願辜負對師長的承諾、以及過去那麼努力的自己。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說服自己花一筆所費不貲的費用,當作學習技術及聽取經驗的投資,報名了《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吳醫師及蔡校長寶貴的經驗分享、逐項提綱挈領,讓我認清這條投稿之路沒有捷徑、更沒有僥倖!吳醫師提到:「論文是雲端的資產,一旦發表出來,誰也無法刪除、誰也拿不走。」這論點深深感動我。若能讓這些難產的孩子,最終有個安身立命之處,該是多麼棒的事啊!
我學到要站在審稿者的角度看文章,一篇文章想被接受,本身必定要有賣點、且架構上要有該有的樣子。茅塞頓開後,我懷抱著強大的勇氣,重新檢視文章的內容及架構。很「幸運」的,吳醫師及蔡校長提到的缺失我都有!這表示我的文章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有機會可以洗心革面!
砍掉重練
於是,我砍掉重練,從資料判讀、文獻回顧、架構寫法,幾乎徹頭徹尾翻新。過程耗時、費心。不過,這一次我有「感覺」了、我好像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我找到這篇文章的賣點,我雀躍發現還沒發表過的疾病表現特性,我用清楚簡潔的方法表現我的數據。
一切的努力終有收穫
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光是這個過程就讓我興奮不已。重新寫出文章,我自己看了都忍不住微笑。終於,第一次,投稿沒有被退,可以修改。好感動的一刻!
以前,悶頭苦幹,抬起頭仍是在洞穴中、一片黑暗;現在,爬出地面,低頭努力,舉頭可見鳥語花香、陽光普照。這樣的心境轉變,讓寫論文,不再那麼晦暗沮喪。原來寫論文,也可以是一件可期待並充滿希望的事。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