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策略:研究方向如何選擇?

 

講者:吳昭慶 醫師

 

 

吳昭慶醫師演講

 

 

給年輕研究者的建議

 

從科學的角度看,什麼都可以研究。但從「年輕研究者」的角度看,就不是。

 

給年輕研究者的建議,必須兼顧可行性、資源可近性、可持續性,並且最好能在短時間內,讓年輕人累積小規模的成就感,事情才可能繼續下去。

 

叫一個住院醫師去研究 大爆炸弦論,當然也很棒,是人類重要的科學問題,但你知道這住院醫師明年一定生不出論文,而且沒有論文就沒有計畫、沒有計畫就沒有資源,又與臨床工作脫節,遲早會放棄的。

 

那又為什麼,這個環境一直有年輕醫師去殺老鼠、養細胞、跑流式細胞儀,然後自我催眠,我做的這個致病機轉/致癌基因 非常重要,可能會改變人類的未來!(即使機會比被雷打到還要小。)

 

 

給現在的你,最適合執行的策略。

 

過去那個資源無敵多的全民分子生物時代已經過了,現在出道的臨床醫師,靠自己跳進去做,以目前山頭林立、高手如雲的狀態,帶著忙碌的醫療工作,要從小聯盟一路向上爬,登板大聯盟,還連續多年 20 勝,成為賽揚巨投的機會,大概是零。(喔,有啦,跟你做理論物理超越霍金的機會差不多。)

 

為什麼不從 現有的資源 以及 學術市場的缺口 去作分析,然後擬定一個獨一無二的專屬策略呢?

 

吳昭慶醫師,在這堂課,將與您分享,他如何從一個看不到未來的年輕外科醫師,開始盤點自己的強項、觀察學術世界的趨勢,進而發展出一套武功心法,從 0 篇文章變成 1 篇,從 1 篇變成 10 篇,從 10 篇變成超過 80 篇?

 

而且,這個過程中,他的臨床不但沒有荒廢,還越變越強,能開的手術種類越來越多,患者預後越來越好,成為連醫護同行都信賴的腦部與脊椎手術專家!

 

當別人分散能量的時候,他選擇匯聚。當別人在擁擠的道路上盲目前進時,他選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腦袋去想、用自己的腳去走。

 

一起聽聽,傑出外科醫師在臨床與研究中,萃取的十年精華。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課程相關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