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性的重要  

 

作者:台大醫院 新竹分院 李孟如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孟如醫師之 original article,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CLIP_20151227_263

 

 

這一篇最後能找到家,實在很讓我感動及感恩。

 

 

優勢何在?

 

這算是前期的作品,雖然最終也不知道能走到何處,至少目前構思及撰寫論文的眼光已與過往大不同。這一篇就是我認為最典型的「仿寫」模式,國外有報告過這個基因在其他疾病或類似疾病的表現,我們有檢體、有臨床資料,那我們也來研究,看在台灣地區這個基因是不是也「重要」。偏偏國外的病患數目都好大,我們的 n 值遠小於他們。這時候,有一種思考叫做在兒科病患的狀況是否與成人不一樣 ,這就是小兒科醫師的優勢

 

關於這個基因表現,在我開始做實驗時,國內外成人科發表的論文點數都非常高(就是因為分數很高,我們的研究團隊才會花時間及經費下去做實驗啊!)當時的想法是,我們的目標當然不是這些高分數的期刊,不過台灣本土的資料還是能刊出來吧?

 

在做實驗的同時,好幾個國外兒童癌症的團隊,陸續在還不錯的期刊(這一輪,分數已經開始下降了……)發表在兒科病患的表現。我心裡第一個浮現的想法是:慘了,小兒科病患的優勢沒了!而且另一個慘的是,這些兒科團隊發表的結論都是這個基因在兒科病患的表現遠不如成人有意義。

 

 

怎麼投,怎麼不上!

 

不過,寫論文最需要的就是強大堅定的心理素質。我安慰自己:沒關係,東方人(台灣人)還沒有報告啊!好不容易實驗做完,(我得說,做實驗真得很辛苦很漫長!)在撰寫論文時,台灣另一個小兒科團隊的報告發表了!論文分數蠻高的,是血液科前幾名。為什麼呢?因為他不只做這個基因,這個團隊做了 10 幾個基因。這時候,表情符號中的昏倒圖案就長駐在我腦中。

 

當這些事件一連串出現時,開始投稿就是一場惡夢的開始:怎麼投,怎麼不上,分數再低都不上!因為,沒有最重要的原創性。因為,已經錯失了時機。

 

 

經驗換來觀念

 

先講最後為什麼這篇論文還是有找到家,最重要的是,所幸我有回顧很多相關論文並做整理,當單純自己的內容實在非常缺乏原創性時,好好地將相關資料系統性整理出可供人參考的資訊,也許可以讓一篇論文的價值提升(我的經驗沒有多到可以做這個結論,但這次可能是幸運之神看不下去出手了。)

 

這個經歷我倒是意識到我認為更重要的觀念:不要再仿寫了!首先,高分期刊的論文大家都看得到,除非可以把實驗做得很快(超級快),而且病患數要多(至少不能差很多),加上寫得很快(超級快),不然根本來不及投稿。高分數論文一旦發表後就是一場競賽的開始,類似的、變化版的、病患數更多的、串其他臨床表現的……等,就會一路從較高分數發表到低分群。

 

其實臨床問題處處有,別人沒有探討過的,或沒有深入探討過的,就值得寫看看。如果是實驗,尤其是基因研究,除非團隊能在很短時間內做出來或同時檢驗一堆基因,不然,我個人是認為很不好做。加上計畫經費已經核銷,沒有幫論文找到一個家的壓力實在很煎熬。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0705 (六) 第一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