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且小眾的主題,如何登上國際期刊?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與陳昱斌醫師探討遠端橈骨骨折徒手復位止痛方式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0_FB_Meta-analysis_20180311_0225

 

 

如果要說 meta-analysis 對我最大的意義或價值,我想,用這篇文章當例子是最好不過的,這篇文章是我大學時代的好朋友昱斌,和我一起共同完成的一篇 meta-analysis 文章,在這篇文章裡面,我們探討 hematoma block 這個傳統的 procedure 改善疼痛的效果,這在骨科的世界是非常基礎的技巧,基本上已經沒什麼人在討論,而我們就是從這裡面發現新契機,找出新的生命。

 

 

骨科與精神科的合作,可能嗎?

 

在進行 meta-analysis 前,我很難想像骨科和精神科之間究竟能有什麼相關,甚至後續合作該如何進行,這實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所以過去我一直和骨科等外科系的同學合作甚少。

 

直到有一天,和昱斌偶然連絡上,聊到升等需要 paper 的壓力,以及骨科長期以來臨床研究的困難,例如:題目不好找與收案不易,突然,我靈光一閃:何不來做骨科的 meta-analysis?

 

事實上,在我們開始想到骨科 meta-analysis 之前,就已經有許多團隊在大量發表骨科的 meta-analysis 文章,因此骨科的 meta-analysis 研究勢必面臨兩個分歧:

 

  1. 尋找小眾主題
  2. 從大型題目下手

 

 

惡劣條件,展現專家價值。

 

進行 update meta-analysis,考慮到我對骨科題材不熟,以及昱斌過去也不曾做過 meta-analysis 研究,我們經過反覆討論(其實也才經過一個下午的時間),最後敲定 radius fracture and hematoma block 這個主題,好處是:老舊且小眾,這方面的 paper 數量較少,對於那些骨科大團隊來說不夠吸引人,但也因為 paper 數量較少,很適合初學者入門。

 

文章數目少到什麼程度呢?我集合了四個 database,總共也才收集到 148 篇文獻,這其中還包括不少 poster 的摘要或是被 retract 回來的文獻,數量之稀少,甚至讓我一度想要藉由 Google Scholar 來增加文獻來源!

 

但是,一個好的 meta-analysis 專家就是要能夠做到「再少的資料,再爛的結果,也是要能寫出一篇 meta-analysis,並且順利被發表」!

 

 

如何讓 reviewer 買單?

 

因此當我們順利把資料整理完畢、順利跑完統計、順利寫完文章草稿後,昱斌和我之間也為了「這篇文章的賣點在哪裡?」經過無數次的沙盤推演。

 

最後,我們將重心放在之前飽受爭議的「這個療法在不同年齡的療效與安全性」,也是我們一直強調:「subgroup meta-analysis 的重要性」,當你有一盤好菜,你也知道 reviewer 應該會買單,但是要讓 reviewer 買單買得更心甘情願,我們還希望好上加好(雖然這次的題目,說是好菜,更想是一盤家常菜),所以針對這盤菜進行一些裝飾,讓賣相更吸引人。

 

 

刊登關鍵:邏輯清楚、文章有料

 

果不其然,文章後來就以非常快的速度被審稿、被修改、被接受,從 7 月 28 日初稿完成到 11 月被接受,總共只花了三個月左右,甚至我原本預期reviewer 會給的一個 comment:「我不覺得這個主題有什麼科學重要性」,最後 reviewer 竟然都沒有提出質疑!

 

事實上,透過這篇文章我發現到,就算一開始再怎麼賣相不佳的主題、再怎麼絕望的統計結果,只要你的後設分析做得好,文章說明邏輯清楚,讓 reviewer 接受「你這篇文章的確是有料的」,終究有機會獲得青睞!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