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視野到國際舞台,不被鬥爭淹沒。

 

作者:匿名

 

 

00_CLIP_20170618_320

 

 

為何身邊朋友都來過新思惟?

 

看著許多同學和學長學弟妹們一一地投向新思惟懷抱,不禁讓我懷疑論文寫作到底有什麼祕訣,能讓大家如此盛讚和推崇,甚至三不五時就看到認識的朋友在臉書貼著一堆箭頭、星號的影像,然後論文發表量如此驚人

 

參加之前老婆還心心念念著,一天課程的費用竟然等於一個名牌包!其實真的是抱著「一定要學些什麼東西回來才值得」的心情來到工作坊現場,當然也想來看看到底有什麼技巧和撇步,能有朝一日成為 publication machine,入寶山豈能空手而回。

 

 

想成為讓醫學進步的 somebody

 

在當總醫師時期,幾乎沒有老師或主治醫師教寫論文的方法,只看到一些學長學弟莫名其妙地寫出 SCI 文章,甚至英文程度比我差得多的外科系同學,都能寫出令我不可置信的期刊文章,心中也只是不斷地煩悶發愁。到當了主治醫師後,一頭埋首進入博班 wet bench 的泥沼裡,腦中那份嚮往做研究當老師的初衷,讓我雖然低谷重重,但也處之泰然。

 

就像吳昭慶醫師分享的經歷,我也心中吶喊著「有為者亦若是」,當年的他不就是現在的我?一語驚醒夢中人般地醍醐灌頂,「決心」有一天我也要成為十年 100 篇文章的 editor,能夠在學界有個自己的位置,影響醫學進步的 somebody。

 

在工作坊中,許多概念性的重點雖然早已知曉,但蔡校長細心又大器地與同學分享做圖技巧,以及與 reviewer 筆戰的方法,加上互動實作的練習,真的讓我為此驚嘆連連,於此又是一個深刻的學習經驗。週日上課那種痛苦又享受的感覺,莫此為甚。

 

 

研究路上我不孤單

 

中午休息時間,聽見旁邊同學跟蔡校長討論當年被放牛吃草的慨嘆與掙扎,再翻一翻兩位醫師的畢業時間,驚覺我也曾是「那些年」的淪落人呀!但現在仍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和家庭繼續地燃燒,突然有種被同理的動力,告訴自己我不孤單,有那麼多人都在奮鬥,豈有任何理由還耽溺自憐?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孟子·告子下)。同行人,這不貼切嗎?回想本來再三考慮是否值得參加如此天價的論文工作坊,我想貴人也不過如此,天助自助者,是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吳醫師最後分享目前國內醫界的陋習和階級差距,是呀!哪一家醫院不是如此?靠關係背景而成既得利益者,再壓榨低階的同事。仔細想想這已非我族類能一朝一夕改變,所以換戰場、拉高視野至國際舞台,方能不被鬥爭淹沒,也才有更公平的舞台盡情發揮。

 

本以為著作等身的兩位講者,應是人生完美勝利組,然而在他們娓娓道來的研究歷程時,讓我更有勇氣地堅持走自己的路。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